凝聚創新謀發展 開拓創新譜華章
張金美
業務收入從6400萬元增加到2.55億元,成功通過了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復審及三級綜合醫院認定,簽約掛牌成為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德江縣人民醫院……“十二五”時期,是德江縣人民醫院發展很不平凡的5年,也是該院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5年。
“十二五”以來,德江縣人民醫院充分發揮龍頭作用,緊緊圍繞建設黔東北區域醫療救治中心發展目標,大力實施創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及三級綜合醫院認定主戰略,以“三重三抓三強”( 重科技、重文化、重服務;抓增長、抓質量、抓作風;強隊伍、強基礎、強機制)為工作思路,深化改革,創新思路,在改善服務質量、提升服務能力上下功夫,實現了醫院跨越式發展。
基礎建設增實力 優質服務顯成效
縣醫院是縣域內的醫療服務龍頭,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的關鍵環節。為了滿足廣大患者的需求和醫院發展的需要,該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加大設備投入,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拓寬服務范圍,在基礎設施、人才培養、學科建設、醫療質量、設備投入、學術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基礎設施方面。為了給廣大患者提供一個更加安全、舒適、溫馨的就醫環境,該院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了2.4萬平方米的外科大樓,擴建了1600平方米的醫技大樓,大大緩減了醫院業務用房不足的局面。投資15億元,占地393畝,服務人口300萬人,按照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標準規劃的城北新區建設正在有序推進。
——醫療質量方面。醫療質量是醫院發展之本,關系病人生命安危及人民群眾健康。該院積極落實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核心制度,加強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管理,加大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監管力度,成立了醫療質量與安全、院感、輸血、護理、藥事等管理委員會,每天深入科室開展醫療質量督查,堅持每月召開一次醫療質量反饋會,確保醫療安全。
——學科建設方面。組建及新分臨床科室11個:重癥醫學科、骨二科、骨三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肝膽外科、婦科、新生兒科、康復科、腫瘤科、導管室;組建及細分職能科室7個:社會服務部、物價審計科、質控科、科教科、人事科、臨床藥學室、蘋果服務隊。成功創建縣級重點學科13個,縣級重點扶持專科3個,市級重點學科5個,市級重點建設專科5個。
——醫療技術方面。醫療技術是衡量一家醫院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也是醫院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該院憑著過硬的醫療技術,搶救和治療了數以萬計的危重患者,成功開展了心臟、神經介入術;腫瘤放射性粒子植入術;肝癌、肺癌射頻消融術;深部腫瘤熱療術;肝葉切除術;肺葉切除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闌尾、疝氣腔鏡手術;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脊柱骨折內固定術;椎間盤旋切術;泌尿系腔內取石術;后腹膜腔鏡和經皮腎穿手術;顱內腫瘤摘除;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等多項高難度手術。
——設備投入方面。根據醫院發展需要,高標準 、高質量進行設備引進和更新,通過貸款和自籌資金的方式,引進了飛利浦1.5T核磁共振、飛利浦16排螺旋CT、飛利浦DR X線攝影系統、美國數字減影C型臂X光機、影像網絡系統、數字彩超、全數字化血管造影X系統WINMEDIC 2000等國內外先進的醫療設備。
——學術研究方面。該院十分重視學術研究工作,不斷加大新技術新項目開發力度,完善新技術、新項目和科研成果激勵機制,加強科技成果轉化,促進醫院發展核心競爭力。先后榮獲地級科技進步獎17項,榮獲省廳科學技術基金項目立項2項,榮獲市級科研成果2項,榮獲國家發明專利6項。成功舉辦了6次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人文關懷創和諧 民主管理聚人心
“張鳳同仁:工作辛苦了!今天是您的生日,在屬于您美麗的日子里,院班子、院工會祝您生日快樂,開心每一天!”2015年10月22日,德江縣人民醫院中醫科醫師張鳳收到這樣的短信祝福,給她的生日增添了幾分驚喜。當天,該院共有3名職工收到了這樣的生日祝福。
為職工送生日祝福,是德江縣人民醫院去年推出的一項關愛職工的新舉措。該院從打造溫馨職工之家、細節體現關懷的角度出發,建立健全了所有職工的檔案,包括他們的生日、電子郵箱、手機號碼、通訊地址等。在職工生日當天,通過短信及發放慰問金等方式獻上真誠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讓職工深深感受到醫院這個大家庭的溫暖。目前,全院800多名職工都收到過這份溫馨的生日祝福。
生日祝福、節假日慰問、子女升學獎勵……對于德江縣人民醫院的職工來說,這種被關愛和尊重的幸福感實實在在。
感受到這種人文關懷的,不僅是醫院職工,還有每一位在醫院住院的患者。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2015年4月21日,一首歡快的生日歌在該院消化內科病房響起。原來,這是該科醫護人員正在為84歲的浦奶奶過生日。
2月7日,農歷臘月29日上午,該院院長張永紅等院領導在行政職能科室負責人的陪同下,帶著慰問品到各臨床科室看望慰問住院患者,向他們致以新春的問候和祝福,祝愿他們早日康復。
近年來,該院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把病人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在改進服務質量 、改善服務態度 、提高服務能力上下功夫,極大地改進了醫患關系,社會和病人滿意度逐年攀升,每年患者滿意度均在97%以上。
同時,為方便群眾看病就醫,改善群眾看病就醫體驗,該院制作了高標準的標識和規范的科室標牌;安裝了院內規劃平面圖、科室分布圖;設置導醫咨詢臺,安排專職導診護士,實行全日、全程導診服務;開通專家熱線和院長熱線,24小時接受群眾咨詢和監督。
2013年2月,省衛生廳開展的評選活動中,該院和全省同級醫院共同接受群眾投票,獲得全省二級醫院“群眾滿意醫療機構”稱號。同年3月,該院以全省二級醫院“群眾滿意醫療機構”第一名的身份,參加全國“群眾滿意醫療機構”評選,在全國近50家參評的二級醫院中排名第五!
對于醫院的發展,張永紅說:“構建和諧醫患、護患、醫技、醫護關系,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醫療保健服務,是群眾滿意的基礎之一。加大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力度,則是醫院創品牌的資本。秉承‘文化建院、質量立院、人才強院、科技興院’的辦院理念,通過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經驗,改變觀念,管理創新,確保醫療技術向高、精、尖邁進,更是醫院發展的一個基本方向。”
受聘德江縣人民醫院的楊天和,是醫院導管室專家,他告訴記者,作為家鄉人,退休后回到德江工作,就想著為這里的醫療衛生事業做一點貢獻……”
良好的人文環境,為醫院職工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2015年11月,由肝膽外科護士長田艷自主研發的“一種醫用導管標簽放置盒”順利通過該國家專利局的核批,取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截至目前,縣人民醫院共獲得六項國家發明專利,僅田艷個人就獲得了四項國家發明專利。
留才引智助發展 借力乘勢促跨越
一切的競爭都是科技的競爭,科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近年來,該院高瞻遠矚實施人才興院戰略,從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入手,把培養和引進專業技術人才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積極為醫院發展儲備力量。
2014年11月20日,該院召開導管室成立一周年總結會,總結導管室成立一周年來的運行情況。一年來,導管室共收治病人700余例,實現了“零”事故。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貴州省人民醫院楊天和、貴州醫科大學楊華等教授的精心指導。
聘請楊天和、楊華為導管室的指導專家,是該院實施人才興院戰略的神來之筆。
在楊天和、楊華的指導下,該院導管室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專業人才培養方面表現突出,并帶動了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腫瘤科等臨床科室的發展。
“醫院要發展,人才是根本。”在該院領導看來,任何一家有影響 、有名氣的醫療機構,都在本地區、本行業擁有若干具有知名度的優秀人才。這些優秀人才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其精湛的業務技術、豐富的診療經驗,是醫院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根本保障。
——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從“量”上解決人才隊伍緊缺難題。通過人才引進、公開招聘和人員調動等形式,廣納賢才,不斷壯大人才隊伍實力。該院規定,對引進的人才,不受編制、崗位設置、結構比例等限制,除正常的工資、福利待遇外,他們還可享受安家補助、特殊津貼、成果獎勵、學習深造等相應的優惠政策。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從“質”上提升人才隊伍整體素質。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有重點地選送技術精、醫德好的業務骨干到上級醫院進行進修深造,聘請省內外專家來院講學、技術示范和指導,醫院的醫療水平得到了穩步提升。同時,積極為本院專業技術人員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有力地促進了全院專業技術人員的成長。
目前,該院具有正高級職稱13人,副高級職稱52人,中級職稱139人,研究生學歷25人。
借力發展,無疑是打破醫院發展瓶頸的一招妙棋。該院積極爭取上級醫院的幫扶指導,不斷提高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水平,醫院各項事業得到了持續、健康發展。
2011年,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啟動對德江人民醫院實施第二輪對口支援工作。2013年10月,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與德江縣人民醫院結成醫聯體。2014年8月,簽約掛牌為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德江縣人民醫院。
自第二輪對口幫扶工作啟動以來,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共分8批次、44名對口支援專家派駐德江縣人民醫院駐點幫扶,深入臨床一線積極開展工作,共計診療8339人次,開展學術講座113次,實施示范教學查房294次,開展手術115例、示教手術81次,主持參加疑難病例討論317次,協助開展新技術項目45項,幫扶新建科室5個,開展大型義診活動3輪次,組織大型專家團隊指導醫院內涵建設3輪次、義診3輪次。
在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幫扶指導下,2012年9月27日,該院順利通過二甲復核,成為全市首家通過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復核并授牌的醫院。2014年2月24日,成功通過了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復審及三級綜合醫院認定,成為貴州省僅有的5家縣級醫院之一。先后榮獲貴州省“紅旗文明單位”稱號、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狀、貴州省“五好”基層黨組織 、全省“群眾滿意的醫療衛生機構”、全省“十佳服務窗口”、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最具惠民醫院”等榮譽稱號。
在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主要業務指標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業務收入從6400萬元增加到2.55億元,年均增長59.69%;年住院人次從17564人次增加到37562人次,年均增長22.77%;年門急診人次從153200人次增加到248570人次,年均增長12.45%;搶救成功率從85.3%增加到92.22%;病歷合格率從88.76%增加到98.46%;醫療投訴、醫患糾紛、醫療事故、賠償金額逐年下降;固定資產由1.1億元增加到2.9億元;編制床位從300張增加到800張;職工人數從466人增加到879人。
回眸過去,碩果累累;展望未來,豪情滿懷。
“十三五”,該院將圍繞建成黔東北區域性醫療救治中心這一目標,以創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為重點,以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為主線,以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為核心,堅持走內涵發展的道路,用3年時間完成新區建設,成功創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和遵義醫學院非直屬附屬醫院,爭創省級重點學科2-3個、市級重點學科5-6個。
“十三五”的發展藍圖已繪就!站在“十三五”新起點,該院將以更加豪邁的鏗鏘步伐,朝著建成黔東北區域性醫療救治中心和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目標邁進。
(編輯: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