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健康宣教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健康宣教
(呼吸腎內科供稿 咨詢電話 8526505)
【疾病知識】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或肺動脈血管、慢性病變所致的,肺循環阻力增高,肺動脈高壓,進而使右心室肥厚、擴大甚至發生右心衰竭。
【心理指導】
病人因疾病反復發作,且有嚴重的并發癥,嚴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失去勞動能力。因生活質量差,心理負擔較重。因此,要鼓勵病人樹立信心,安心靜養,不要急躁,避免情緒緊張和激動,心肺功能失代償期的病人,家屬應陪伴,給予精神和生活上的幫助。
【急性發作期指導】
(1)休息:休息可減輕心臟負荷,降低耗氧量。在心功能代償期,可適當臥位休息,做力所能及的活動。心功能失代償期,應絕對臥床休息。呼吸困難時取半臥位,幫助患者解除痛苦,對精神異常者給予特護、加床檔。
(2)環境應保持安靜,清潔衛生,保護空氣新鮮,定時開窗通風和消毒。保持一定的溫度、濕度。感冒流行季節禁止探視,避免交叉感染。
(3)飲食:食營養豐富易消化,高纖維素食物。浮腫明顯時限制鈉鹽及水分攝入。尿量少、尿素氮增高時,應適當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4)長期臥床者,注意口腔和皮膚衛生。加強皮膚護理,防止褥瘡發生
(5)吸氧:持續低流量,低濃度氧療
(6)保持呼吸道通暢,促進有效排痰,體弱者,可協助翻身或輕拍背部,幫助排痰,對咳嗽反射弱不能排痰,及時吸痰,必要時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吸痰。促進排痰的方法:①囑患者坐位,深吸氣后憋住,然后突然用力咳嗽借助胸肌腹肌同時收縮,使胸腔壓力增高,產生瞬間爆破力將聲門打開使肺臟深部的痰液咳出。②鼓勵患者經常變換體位,協助患者拍背,配合超聲霧化吸入化痰消炎藥物。
(7)用藥指導告知藥物的不良反應,指導患者按時服藥,不隨意增減藥物。
(8)密切觀察呼吸頻率,節律、發話及意識狀態變化。
【臨床緩解期的健康指導】
(1)預防感冒:急性呼吸道感染是誘發肺心病急性加重的主要因素。 1)注意避免受涼、過勞等感冒誘因,氣溫變化時及時增減衣服。 2)在感冒流行期間減少去公共場所的次數,避免與上感患者接觸,可服用板蘭根沖劑,核酪口服液等預防。 3)如出現咳嗽、鼻塞、咽痛等上感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感染加重。 4)加強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避免煙霧、粉塵和有害氣體的刺激。
(2)合理氧療:一般主張氧流量為 1—2 升/分,氧濃度為 24—28%,每天吸氧 10-15 小時左右較為合理。加強正確的氧療指導,避免出現氧濃度過高或過低而影響氧療效果。
(3)加強營養: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瘦肉、蛋、魚、豆腐、新鮮蔬菜、水果、根據個人喜好,經常變化食物花樣,滿足營養需要。多飲水,少食脂肪食物。食欲不佳的病人可加服助消化的藥物,多汗或服用利尿劑者,應選用含鉀食物,有尿少、水腫者,應限制水鹽攝入量。
(4)肺功能鍛煉:常用的有縮唇呼吸訓練,腹式呼吸鍛煉,(病人取立位或坐位,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吸氣時嘴閉用鼻吸氣,胸部不動,盡量挺腹;呼氣時,腹部內收,口唇收攏,以吹哨樣動作將氣體呼出,吸與呼時間之比為 1:2 或 1:3,要求深吸緩呼不可用力,每日鍛煉兩次,每次 10——20 分鐘。)教會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及呼吸運動。
(5)堅持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應注意休息,防止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