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
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
一、定義:
膽囊炎是指發(fā)生在膽囊的細菌性和/或化學性炎癥。根據發(fā)病的緩急和病程的長短分為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約95%的急性膽囊炎病人合并膽囊結石,稱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未合并膽囊結石者為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
二、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1、膽囊管梗阻:由于結石阻塞或嵌頓于膽囊管或膽囊頸,導致膽汁排出受限,膽汁淤積,膽汁中的膽汁酸刺激膽囊黏膜而引起水腫、炎癥、甚至壞死。另外,結石也可直接損傷受壓部位的黏膜引起炎癥。
2、細菌感染:細菌多來自胃腸道,致病菌通過膽道逆行、直接蔓延或經血循和淋巴途經入侵膽囊。
3、多因素相互作用:如嚴重創(chuàng)傷、化學性刺激、腫瘤壓迫等,也可由結石以外的梗阻原因引起,如蛔蟲、膽囊管扭曲等
三、病情觀察要點
1、腹痛:多為突發(fā)右上腹絞痛,進食油膩食物后,夜間發(fā)作,絞痛過后,右上腹持續(xù)疼痛,陣發(fā)性加重,常牽涉至右肩部、肩胛部、背部。
2、發(fā)熱:一般為低中度發(fā)熱,當為化膿性膽囊炎時,可有寒戰(zhàn)高熱,約1/3的患者出現黃疸。
3、右上腹壓痛:右上腹飽滿,呼吸運動受限,有壓痛及反跳痛,肌緊張,墨菲氏征陽性,有時可捫及腫大的膽囊。但大多數老年病人對腹膜炎癥的刺激不敏感。
4、消化道癥狀:常伴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部不適等非特異性的消化道癥狀。
5、中毒癥狀:隨著膽囊炎癥病變程度,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體溫升高,脈搏加速等感染征象,嚴重者可出現感染性中毒癥狀。
6、皮膚的顏色、彈性:當膽囊內結石進入到膽總管時,皮膚可能出現黃疸。
7、血常規(guī)、電解質、出入量。
四、治療原則:主要為手術治療,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取決于病人的病情。
1、非手術治療措施:包括禁食和/或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解痙止痛,控制感染及全身支持,服用消炎利膽及解痙藥物,其他還可以使用中草藥,針刺療法等,在非手術治療期間若病情加重或出現膽囊壞疽、穿孔等并發(fā)癥時應及時手術治療。
2、手術治療包括:膽囊切除術(開腹或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膽囊造口術。
五、主要護理問題及相關因素
1、疼痛:與結石梗阻或炎癥刺激有關。
2、發(fā)熱:與膽囊炎癥有關。
3、潛在并發(fā)癥:感染性休克、膽囊穿孔。
六、主要護理問題的護理措施
1、協助取舒適臥位,有腹膜炎癥時取半臥位。
2、進食可以促進膽囊收縮,加重絞痛,因此急性期指導患者禁食,病情穩(wěn)定后進食應低脂、高糖、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3、觀察腹痛部位性質變化、寒戰(zhàn)、高熱、腹痛等情況。
4、診斷及治療方案明確后,遵醫(yī)囑予鎮(zhèn)痛藥,以減輕疼痛。
5、遵醫(yī)囑給予靜脈補液及抗感染藥,防止及糾正水、電解質代謝和酸堿平衡紊亂。
6、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監(jiān)測患者電解質、酸堿值、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數。
7、禁食:予以胃腸減壓,注意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和量。
七、健康指導
1、幫助患者了解有關急性膽囊炎的知識,給予患者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顧。
2、飲食:急性發(fā)作期及全身麻醉手術未排氣前應禁食,待病情允許后,予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易消化飲食,加強營養(yǎng),少食多餐。
3、避免疲勞,注意休息,出院后一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增強機體抵抗力,保持大便通暢。
4、合理用藥,講解用藥的重要性,指導按時、按量用藥。
5、如出現腹痛、黃疸、發(fā)熱等不適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