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
牙周炎
一、什么是牙周炎:
是侵犯牙齦和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癥,是一種破壞性疾病,其主要特征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癥,牙槽骨吸收和牙齒逐漸松動,它是導致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本病多因為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咬創傷等引起,牙齦發炎腫脹,同時使菌斑堆積加重,并由齦上向齦下擴延。由于齦下微生態環境的特點,齦下菌斑中滋生著大量毒力較大的牙周致病菌,如牙齦類桿菌,中間類桿菌,螺旋體等,使牙齦的炎癥加重并擴延,導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造成牙周炎。
二、牙周炎的病因:
1、凡是能加重菌斑滯留的因素,均可成為牙周炎的局部促進因素。
2、全身因素尚不明了,可能與營養代謝障礙、內分泌紊亂、精神因素、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3、牙齦炎如未能及時治療或者由于致病因素增強,機體抵抗力下降,則牙齦炎可能發展為牙周炎。
三、牙周炎的分類
1牙齦炎:急性牙齦炎(急性壞死潰瘍性齦炎、齦乳頭炎、急性多發性齦膿腫),慢性齦炎(單純性齦炎、肥大性齦炎、青春期齦炎、妊娠期齦炎)。
2、牙齦增生:藥物性牙齦增生、遺傳性牙齦纖維瘤病。
3、牙周炎:成人牙周炎(單純性牙周炎復合性牙周炎);青少年牙周炎(彌漫性、局限性);快速進展性牙周炎、青春前期牙周炎;伴有全身疾病的牙周炎(糖尿病型牙周炎)。
四、牙周炎的臨床表現
1牙齦出血:牙周炎的癥狀,主要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不僅在刷牙時出血,有時在說話或咬硬物時也要出血,偶也可有自發出血。牙齦顏色暗紅,由于水腫顯得比較光亮。健康的牙齦即使用力刷牙或輕探齦溝均不引起出血。而在初期和早期齦炎階段,輕探齦溝即可出血。它比牙齦顏色的改變出現的早些,而且也較客觀。
2、牙齦退縮:牙齦退縮也是牙周炎的癥狀之一,但患者常不易察覺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炎,由于長時間受大量牙石的壓迫,刺激牙齦,所以,齦緣外形出現水平式的退縮。
3、牙齒松動:早期的牙周炎牙齒不松動,只有在慢性破壞性炎癥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牙周組織支持力量大為減弱時,才可以導致牙齒松動。
4、牙周袋形成:在正常情況下,健康牙齦的齦溝深度不超過2mm,超過兩毫米則為牙周袋。牙周袋的形成說明炎癥從牙齦發展到牙周支持組織,使較深層的牙周組織感染,慢 性破壞,膿性分泌物可以從牙周袋溢出。
五、牙周炎的治療
一旦發生牙周炎應早期治療,因為其預后與病變嚴重程度有關。牙周炎治療分四階段:
第一階段:為基礎治療階段,目的在于選用牙周病常規的治療方法,清除或控制臨床炎癥和咬致病因素,包括口腔自潔,拔除預后差和不利修復的牙,齦上潔治,齦下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選用抗菌藥控制炎癥,咬頜調整等。
第二階段:為牙周手術治療和松動牙固定。
第三階段:為永久性修復治療,一般手術后2-3個月后進行。
第四階段:為復查復治階段,每半年一次,包括檢查菌斑控制情況,衛生宣教,拍片檢查,以進一步擬訂治療計劃。
牙周炎的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首先是除去牙齦上方的牙石(即齦下牙石),并刮除牙周袋內含有大量細菌毒素的病變牙骨質,經過這些治療后,牙齦紅腫可以消退,牙齦出血和牙周袋溢膿可消失。形成牙周袋后,通常對牙周袋進行藥物處理,可在牙周袋內置入各種藥物,如碘甘油、復方碘液或抗菌藥物,使牙周袋內保持較高的藥物濃度,消滅牙周袋的各種細菌,達到殺滅、消炎和收斂的作用。
通常的牙周手術包括以下幾種類型:牙齦切除術、牙齦翻瓣術、引導牙周組織再生術、截根術、分根術、牙半切除術、牙冠延長術、膜齦手術等。牙齦翻瓣術時切除部分牙周袋和牙周袋內壁的感染組織,翻起牙齦的粘骨膜瓣,刮除牙齒根面的牙石、炎癥肉芽和壞死的牙骨質,修整牙槽骨的形態,最后齦瓣復位縫合,達到消除牙周袋或使變淺的治療目的。通常的牙周手術包括以下幾種類型:牙齦切除術、牙齦翻瓣術、引導牙周組織再生術、截根術、分根術、牙半切除術、牙冠延長術、膜齦手術等。
牙齦翻瓣術時切除部分牙周袋和牙周袋內壁的感染組織,翻起牙齦的粘骨膜瓣,刮除牙齒根面的牙石、炎癥肉芽和壞死的牙骨質,修整牙槽骨的形態,最后齦瓣復位縫合,達到消除牙周袋或使變淺的治療目的。
牙冠延長術主要適用于口腔修復需要保留的殘根、牙齒折裂至齦下、原修復體破壞了生物學寬度而需要重新修復者。膜齦手術是牙周各種軟組織手術的總稱。主要包括系帶成形術、附著齦增寬術、前庭溝加深術以及用牙齦瓣覆蓋個別牙的暴露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