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定義:
由于多種原因引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的缺陷,或者兩者同時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紊亂。
什么是糖尿病?
足或胰島素抵抗,導致血糖增高及其他代謝紊亂,其中血糖高為主要標志。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分兩大類:
一大類是與代謝紊亂有關的表現,尤其是與高血糖有 關的“三多一少”,多見于1型糖 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顯或僅有部分表現;另一大類是各種急性、慢性并發癥的表現。
1.多尿是由于血糖過高,超過腎糖閾(8.89~10.0mmol/L),經腎小球濾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形成滲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小時尿量可達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腎臟疾病者,腎糖閾增高,尿糖排泄障礙,在血糖輕中度增高時,多尿可不明顯。
2.多飲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漿滲透壓明顯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丟失過多,發生細胞內脫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漿滲透壓進一步明顯升高,刺激口渴中樞,導致口渴而多飲。多飲進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機制不十分清楚。多數學者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進出組織細胞前后動靜脈血中葡萄糖濃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時動靜脈血中葡萄糖濃度差縮小,刺激攝食中樞,產生饑餓感;攝食后血糖升高,動靜脈血中濃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攝食中樞受抑制,飽腹中樞興奮,攝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缺乏或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組織攝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雖然血糖處于高水平,但動靜脈血中葡萄糖的濃度差很小,組織細胞實際上處于“饑餓狀態”,從而刺激攝食中樞引起饑餓、多食;另外,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從尿中排泄,因此機體實際上處于半饑餓狀態,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進。
4.體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盡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或胰島素抵抗,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產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強,消耗過多,呈負氮平衡,體重逐漸下降,乃至出現消瘦。一旦糖尿病經合理的治療,獲得良好控制后,體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體重持續下降或明顯消瘦,提示可能代謝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見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釋放出能量,同時組織失水,電解質失衡及負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視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診時,主訴視主訴視力下降或模糊,這主要可能與高血糖導致晶體滲透壓改變,引起晶體屈光度變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屬功能性改變,一旦血糖獲得良好控制,視力可較快恢復正常。
7.并發癥 糖尿病并發癥眾多,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癥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皮膚感染、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胃輕癱、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臟病、糖尿病與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并發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性神經病、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糖尿病所致脊髓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伴發的葡萄膜炎糖尿病并結核病等。
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由多種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由于胰島素的分泌或/作用缺陷,導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水電解質等代謝異常。糖尿病有個雅稱叫“富貴病”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變、人口老齡化,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
為什么糖尿病要監測血糖?
血糖監測是了解病情、判定療效、指導治療必不可少的手段。據了解,我國糖尿病人自購血糖儀、自我檢測血糖的不足3%,而先進國家達80%。能夠自我監測或到醫院檢測血糖的病人,對各時段血糖的檢測意義了解得也甚少。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監測血糖的時間及意義。
空腹血糖,反映胰島β細胞的基礎功能,也就是在夜間不吃不運動,進行正常睡眠狀態下,胰島功能可將血糖控制在何等水平。是衡量胰臟功能的重要指標,也是診斷糖尿病的標準之各個時間段監測血糖的意義:
空腹指8~10小時內無任何熱量攝人,早餐前血糖一般是測早6-7點的血糖。8點以后抽的所謂“空腹血糖”已經失去了早餐血糖的意義。檢查的目的在于體現夜間基礎狀態的血糖,凌晨血糖升高的情況及降糖藥遠期療效的綜合結果。如果降糖藥的中遠期療效差,此時的血糖可能比最低值要高。
查午餐前、晚餐前、睡覺前血糖其意義在于體現正常人的血糖的最低值及糖尿病病人良好控制血糖的最低值、降糖藥的中遠期療效。如果遠期療效差,此時的血糖不是最低值。
查早餐后2小時、午餐后2小時、晚餐后2小時血糖 其意義在于體現對糖尿病的治療效果,也是篩選糖尿病的方法之一,若大于或等于11.1mmol/L,可診斷為糖尿病.若小于此值,需要做糖耐量試驗(OGTT)來確診。但要注意的是,餐后2小時指從吃第一口飯算時間;其次,既然體現治療效果,故驗血日吃飯、運動、用藥等各種情況要與平常一樣。
查夜間血糖其意義在于若早餐前血糖高,是夜間血糖一直在高還是;凌晨時才高的,兩種情況的治療不一樣,故可以自行設計測測夜間血糖,如零點、2點、4點、6點的血糖。 隨機檢查血糖,其意義在于捕捉機體在特殊情況下對血糖的影響,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飲酒、勞累、生病、情緒變化、月經期等。及時捕捉低血糖的瞬間(約10分鐘之內)。當低血糖后機體中升血糖的激素馬上釋放,10分鐘左右血糖就會升高,甚至高出平時的水平,所以當懷疑有低血糖發生時要及時測血糖來捕捉低血糖的瞬間。若測血糖晚了,血糖正?;蚋哐?,則不能明確是低血糖后高血糖反應還是本來就沒有低血糖,兩種情況治療完全相反。
餐后半小時到1小時查血糖 其意義在于如果吃了消化吸收特別快的食物,如粥、果汁、飲料、西瓜、葡萄等。血糖可能升高得更快,故需要測吃這些食品后短時間的血糖,如半小時的血糖。如果想了解吃普通食品或吃一般水果血糖最高時的情況,應測餐后1小時血糖。
健康指導:
1. 飲食:明確飲食指導是治療糖尿病的主要措施,進餐定時定量,避免飽食。禁用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但可用含糖少、含豐富纖維素、無機鹽、粗纖維的蔬菜,含糖小于3%的蔬菜自由選擇,數量不限,如黃豆芽,白蘿卜、青菜、韭菜等,含糖約4%的蔬菜每餐只吃200克,如青莧菜,含糖4%以上的蔬菜禁用。忌食動物脂肪,少吃或不吃動物內臟、蛋黃、煎炸食品。每日食鈉小于6克,伴高血壓者小于2克。饑餓感明顯的病人可多食含糖糖3%以下的蔬菜,盡可能不赴宴。
2. 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煙飲酒,少食鈉鹽,合理膳食,減少肥胖,防止病毒感染。
3. 積極預防病情加重的誘發因素,如急性感染、麻醉、外傷、手術、飲食控制不當、過度勞累等。
4. 加強運動,降血糖、血脂、體重,增強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鍛煉形式包括步行、騎車,健身操、家務勞動等。每周3次以上,餐后1小時20-30分。
5. 教會病人和家屬胰島素劑量計算和注射技術,包括選部位、局部消毒方法、持針方法、注射途徑及注射器的處理。
6. 指導病人掌握口服降糖藥的使用方法,了解副作用如磺脲類飯前15-20分鐘服,雙瓜類飯中、飯后服。指導尿糖定性測定,便攜式血糖測定儀講明并演示使用方法。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標準,如空腹血糖不超過7.8,飯后2小時血糖不超過11.1,讓病人能達到良好標準。
7. 預防感染,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每日足部護理。
8. 定期門診復查,隨身攜帶識別卡,糖果備急用。如有病情變化及并發癥時,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