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網】德江縣人民醫院駐村幫扶記事
灑向山鄉都是愛
——德江縣人民醫院駐村幫扶記事
馮勝彥
“楊院長,太感謝你們了,有了這些辦公桌椅,我們就能正常辦公,群眾辦事也方便。”12月26日,德江縣錢家鄉九嶺村支書陳文剛面對縣人民醫院的幫扶很是感激地說。
2014年,該院按縣委“干群連心·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部署,對口幫扶錢家鄉九嶺、平安、梅家3個村。一年來,醫院派出強渝黔、吳志軼、史念明3名干部常年駐村,竭力工作,在密切了干群關系促進山鄉發展的同時,進一步筑牢了基層基礎。
醫者之心沐山村
“強醫生得知我患病在身后,經常上門來詢問我的病情,為我送藥來。”在九嶺村,九分公路邊的陳明樹是一位丁痙病患者,時常發病,談起縣人醫院派駐到村的干部強渝黔,他總是感激涕零地說:“真是比親人還親阿,今年5月份還把接到城里讓老專家查診,又看病又送藥。”
強渝黔是縣人民醫院一二O室護士,駐進村后體現出一個白衣天使那顆盡責的仁愛之心。她總是挎著一大包,走東家、竄西家,與群眾拉家常、談健康。特別是群眾有個頭痛腦熱的小毛病,她總能從挎著的大包里掏出適用的藥來及時送上,群眾都親切地稱她“強醫生”。
強渝黔很坦白地告訴筆者說:“在農村,身體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談發展對我來說是外行,交給群眾一些基本的身體生理醫護常識,我覺得是我駐村的最大成功。”
的確,強渝黔說的實話,她自小在城里生活,對農村生產生活不盡了解,駐村對于她來說格外新鮮。
今年,她主動申請參加駐村工作,深入基層與群眾打交道、交朋友。“九嶺村群眾最樸實了,我覺得我沒做什么,他們對我像親人一樣關照。”
一年來,縣人民醫院在所駐三個村中開展集中送醫送藥義診等共計11次,惠及群眾3700多人,充分展示了醫院治病救人的人道主義精神。
農耕之助促發展
在錢家鄉的平安村,張月先是村里今年的烤煙大戶,種了30多畝烤煙,純收入就達5萬多元。
“今年種烤煙,全得是縣醫院那些黨員干部幫我的忙。”張月先至今記憶猶新地說:“烤煙大田移栽那段時間,請不到勞動力。5月15日那天,院支部一天就來了30多個黨員干部幫我移栽,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
據了解,縣人民醫院在駐村中,根據九嶺村生產實際,解決了一臺價值5500多元旋耕機,600余株柚橙畝扶持一個種植大戶。
打開該院駐梅家干部史念明的駐村日記,筆者看到這樣一篇:
4月21日,小雨。
已進入烤煙大田移栽期了,幾個大戶都出現勞動不足。晚飯后,我與村主任張觀舉打著電筒摸到常家、大竹林好幾組才聯系到10來個50多歲的婦女,協議好按每天70元的工錢幫著大戶搞大田移栽。
據了解,在該院駐村干部的幫助下,九嶺、平安、梅家共完成800烤煙的生產種植,為當地群眾創收200多萬元。
建黨之責強基礎
“根據我們派出的駐村干部反饋,所駐三個村的活動場所剛剛建成,還沒有辦公室設備,村里運行不暢,群眾辦事也不方便。”院長楊定光在九嶺村的干群座談會上說:“有了這些設備后,村里可以正常運行,群眾也可以方便辦事了。”
會上群眾一致評價說:“楊院長說到我們心坎了,真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
一年來,該院圍繞筑牢基層基礎這一目標,解決了3個村級組織一些關鍵難題。
在梅家村新修的辦公樓前,筆者看到一個300多平米的硬化場地,與剛剛硬化通村公路連成一體,群眾辦事車輛有序地停靠著。
“硬化這壩子縣人民醫院解決了15000元,購辦公室桌又解決8000塊。”村主任張觀舉這樣介紹說。
在平安村,支書魯佰萬說:“自從縣人民醫院送來復印機后,群眾復印身份證、戶口等東西再也不跑腿了。我們收合作醫療也減了不小工作量。”
縣人民醫院在平安村還聯系部門解決2000多米的水管,組織群眾對村里的自來水實施進行了及時維修,保證了群眾飲水得到持續解決。
此外,該院在駐村幫扶中,還通過實施“4321”工程開展黨員結對幫扶共計63戶,出資12000多元,解決了260多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所需。
(編輯: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