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報】“這里的群眾需要我”
| 2014-04-16 18:23:48
他從事醫學工作49年,是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專家。退休后,省城有5家醫院爭相開出高薪聘請他,都被他一一婉拒。
他就是貴州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周英。
2013年1月,已七旬高齡的周英教授受聘德江縣人民醫院,成為該院首席專家。從大都市來到小縣城,周英一句平實的話語,令人動容:“不為別的,只想在有生之年為基層工作做點貢獻,因為這里的群眾需要我。”
到基層去,到臨床一線去
周英祖籍湖南,1959年來到貴陽,畢業后至今從事醫學工作已經49年,退休前,他是貴州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是享受國務院津貼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2012年,周英從貴州省人民醫院退休后,省城有5家醫院爭相高薪聘請,他都一一婉拒了。他說,我這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臨床一線工作50年,如今,已工作了49年,但還沒有到基層醫院臨床一線工作過。
“我想到縣級醫院繼續工作,不為別的,只想在有生之年為基層工作做點貢獻,因為這里的群眾需要我。”德江縣人民醫院獲悉周英教授的晚年心愿后,主動登門拜訪,并將醫院的現狀和發展規劃向周英作了匯報。縣人民醫院渴望把醫院辦得有聲有色,以更加完善的醫療水平,為當地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的身體健康服務,讓周英感受到了德江人民的進取精神。
“我也正想用我有生之年,為基層工作做出一點貢獻。作為一名黨員來說,受十八大的精神鼓舞,只要我的身體允許,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為之奮斗。”周英不顧家人的勸阻,答應受聘為縣人民醫院首席專家。
周英坦誠地說:“我這么大年齡了,來這里工作,曾作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最大的障礙,是子女不同意,70多歲了還跑到這么遠的地方來,圖個啥?我認為,能夠到基層去做一些貢獻,能夠帶出一批人來,人生將變得更有意義。”
上班兩天的感受
2013年新年開端,周英來到縣人民醫院。他用兩天時間,走訪了幾個科室,與一些病人作了交流。
在與病人的交流中,他感受到,這里的群眾不僅需要醫療技術質量,更需要醫療服務質量。
“每一個病區走廊上都住滿了人,只留了一個很小的通道,這里的醫療環境需要改善。”周英說,德江縣以打造一個區域性中心城市為目標,衛生事業的發展也需要跟上,因而德江打造一個質量比較高的醫院,確實顯得十分重要。
據了解,在省醫,周英帶的研究生現在都是主任醫師,都是科室領導。“我到德江來工作,雖然不可能把這里的醫生帶到主任醫師,但是我相信,他們的業務水平一定會得到提高。”在醫院的內科2病房,周英了解到,住院的都是農民群眾。“農民的生活水平,相比以前的確有了很大提高,新農合使一部分看不起病的病人能夠來這里看病了,享受到了比較好的醫療服務。”談到醫院的硬件設施,周英說,“我12年前來過德江醫院,硬件設備還比較差,現在醫院的硬件設備好了很多,但內涵建設比起外面發達地區,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周英說,他想利用兩年的工作時間,主要參與醫院的內涵建設,特別是內科系統的建設。因為他的專業是心臟內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是第一位,如果能讓醫院在這方面的醫療技術有所提高,我也就為德江人民做出了一點貢獻。”
(編輯: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