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信息走“云端” 診斷更快捷——德江縣人民醫院智能系統讓優質醫療資源直達基層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田勇 兩年前,24歲的蘇女士在德江縣人民醫院建檔產檢,并順利生第一個寶寶。今年懷上第二個寶寶后,她再次選擇德江人民醫院建檔,但兩次妊娠產檢經歷給她的感受卻截然不同。
1月28日,蘇女士和愛人來到德江北城人民醫院新區。讓他們詫異的是,門診大廳的一站式服務中心、住院部各出入院辦理及繳費窗口,已無站立排隊的人群,辦理業務的群眾皆安坐在休息區等候叫號。
“縣醫院以前在主城區,那邊是站著排隊辦理業務。”蘇女士說,懷第一個寶寶的時候,她每次做產檢都要排好長時間隊,耗時又費力,現在取號后就可以在寬敞的大廳搭臺坐下等候,方便快捷人還輕松。
為解決看病群眾的“急難愁盼”,2023年7月,貴州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聯合下發《貴州省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文件,明確在全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開展改善就醫感受工作。
“我們著力打通群眾的看病堵點難點,為的就是改善就醫體驗。”德江縣人民醫院院長田永松介紹,2022年,醫院從主城區搬到北城后,他們一直在做的惠民事情就是完善設施設備,讓就醫群眾入院后“先坐下來”。
記者在該醫院門診大廳看到,辦理業務人群陸陸續續走進大門,他們只需在取號機上根據辦理業務選擇“一鍵取號”后,就可到大廳休息區坐下等候。窗口業務員會叫號通知,掛號、繳費、出入院辦理都很快捷。
“除了提高就診率,做到‘零排隊’,我們還有更科學的遠程服務系統。”跟隨院長田永松的腳步,來到該院醫學影像診斷與質控中心,只見中心副主任黎洪芳伏在電腦桌前,細心地查看著各鄉鎮衛生院剛拍攝傳來的醫學影像。
打開“銅仁市診斷中心”軟件,點擊“集中診斷”系統,打開報告工作站……黎洪芳熟練地將醫學影像逐一進行診斷,然后寫成報告反饋回相應的鄉鎮衛生院,為其提供更科學精準的診療方向。
“遇到情況嚴重的患者,我們會馬上打電話給對方醫生報危急值,指導其治療或派車送到縣醫院來。”黎洪芳說,這樣可以讓缺乏醫學影像診斷醫師的基層衛生院,實現縣域優質醫療資源共享,為患者節約時間和減少麻煩。
近年來,為推進國家衛健委“千縣工程”項目實施及縣域醫共體建設,德江縣著力構建縣域智能化醫學影像診斷和質量控制中心,積極推動遠程影像診斷工作,讓縣級專家優質醫療服務直達基層。
田永松介紹,德江縣醫學影像診斷與質控中心是以德江縣人民醫院為點,輻射到各鄉鎮衛生院和縣域民營醫院。依托縣人民醫院、縣民族中醫院醫學影像專家、技術等醫療資源,讓智能化遠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的每個成員單位互通互聯,最終實現資源共享。
“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減少群眾就醫時間和經濟負擔。”黎洪芳說,從2023年4月17日成立和投用以來,他們已為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提供32371人次遠程影像診斷服務,讓患者在當地就能享受三級醫院專家的遠程服務。
心血管疾病是影響人民健康的首要疾病。具有隱匿性和突發性的急性心肌梗死,更容易對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及時的心電檢測和最短時間內做出診斷,對于醫療條件落后的偏遠鄉村患者來說至關重要。
2023年10月,德江縣建成“心電一張網”項目,以德江縣人民醫院胸痛中心為主陣地,利用遠程網絡,在全縣具有一定醫療基礎的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布設心電站點,遠程心電診斷中心與醫院HIS系統連接。
德江縣人民醫院遠程心電診斷中心主管護師楊鳳琴介紹,通過HIS系統,村民在村衛生室做的心電圖就能通過互聯網第一時間上傳至遠程心電診斷中心,由中心專家接收并迅速判讀和給出診療意見。
“這個項目已覆蓋22個鄉鎮(街道),每個鄉鎮還設有一個衛生室點。”楊鳳琴說,鄉鎮上傳心電圖到“心電一張網”平臺后,值班專家5分鐘之內就能為其出具診斷報告,指導進一步高效救治,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智慧醫療帶來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