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了,我想去“德醫”看看
15年了,我想去“德醫”看看
“15年了,醫院的變化真的挺大!”一踏進德江縣人民醫院口腔科,解放軍第174醫院口腔科主任張翼感慨不已。
6月20日下午,張翼在入住的酒店前見到前來應接他的德江縣人民醫院的同行,來不及休整便把行禮放在前臺,直奔德江縣人民醫院口腔科。這里有他幫扶時一起工作過3個月的同事,轉眼已是15年。在這片土地上,他和他的“戰友”曾發揮自己的專業所長,“心貼心”“面對面”對德江縣人民醫院口腔科進行幫扶,他們嚴謹的治學態度、扎實的工作作風、精湛的醫療技術,贏得了醫院和德江人民的廣泛贊譽。
2003年7月,為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偉大戰略,根據中央軍委、原國家衛生部要求,張翼來到德江縣人民醫院,并對德江縣人民醫院口腔科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對口幫扶工作。
當年,口腔科未獨立建科,而是合并在五官科里,工作環境非常簡陋,張翼通過對口幫扶的科室業務發展建設等方面實地調研后,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和措施。針對口腔科診室零亂、無菌觀念較差的不足,張翼首先從常規工作入手,規范了各類物品擺放,使科室達到了整齊劃一、合理布局。并強化全科人員的業務培訓,為醫護人員講授無菌操作技術,加強口腔科無菌觀念,提高對院內消毒感染的認識。口腔科醫療設備陳舊,張翼提出增加設備投資的意見建議,得到了院領導支持,出資十余萬元購置了綜合治療臺、高溫高壓口腔消毒滅菌機、技工微型打磨機、小型冰箱。在多家醫療器械商的選擇中,為達到“用最少的資金購買最好的設備”的目的,張翼還參與了設備的談判。為確保采購設備的質量問題,張翼不辭辛勞,往返20多個小時的車程,親自到供貨廠家的貴陽購買口腔科急需材料和器械,到遵義接收口腔設備。
增加了新設備,重新設計與裝修口腔科診室又成了張翼的“心事”,晚上,他便窩在寢室里繪制診室里各類分布圖,椅位分布,水、電、氣等的分布走向,物品柜及醫師操作柜,技工室及消毒室的設計。白天,他親自指導,做到事無巨細,凡不合格的一定要求工作人員返工。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診室裝修完畢,新購買的各項進口設備儀器安裝到位,整個診室的面貌煥然一新,為患者提供了舒適、輕松的就醫環境,五官科口腔診室當年也成為全院的一大亮點。
幫扶工作中,張翼把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作為提升醫院醫療技術的大事來抓,為使幫扶科室及時掌握最新的醫學技術,他耐心指導開展牙外傷的再植技術,牙周病的修復治療新技術,提高活動義齒的制作質量,指導并示教高難度義齒的設計與制作,推廣烤瓷修復技術,講解操作重點及難點。經過不懈的努力,科室人員不僅技術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現今這些技術,在口腔科已是常規技術。針對科室人員科研意識薄弱的情況,張翼還著重強調臨床資料的收集、積累與整理,個案病例的報告與總結。張翼以嚴謹的治學態度、精湛的業務技術、高尚的職業道德、高度的敬業精神帶動了科室的全面發展。
在副院長蘇俊及口腔科醫務人員的陪同下,張翼走訪了現在的口腔科,邊走邊詢問科室的業務開展等情況,得知現在的口腔科有了獨立的門診,有了獨立的病房,醫療設備先進,開展的項目增多,技術力量雄厚,并有多家上級醫院的幫扶,看到德江縣人民醫院今非昔比的發展景象,張翼不停稱贊:“好!”。“15年前,為了幫扶工作,我雖然在德江縣人民醫院只工作了短短三個月,但對于我來說,我與德江縣人民醫院已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如果有需要我幫扶的,一個微信、一個電話,我都會盡力提供幫助,相信口腔科將來的發展會越來越好,并祝愿德江縣人民醫院的明天更加美好”。張翼動情地說。
在相關科室人員的陪同下,張翼還來到德江縣人民醫院在建的新區走訪。
張翼簡介
張翼,解放軍第174醫院口腔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福建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修復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福建省口腔醫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廈門市口腔醫學會副主任委員,福建省口腔醫學會口腔修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福建省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委員,南京軍區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南京軍區衛生專業人才培養“122工程”軍區級學科帶頭人。
長期從事口腔疾病的診治,尤其擅長口腔修復(鑲牙)和種植的診治,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較深的造詣。
(楊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