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醫附院德江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骨水泥椎體成形術
近日,我院腫瘤科再邀貴航貴陽醫院微創治療專家現場指導為我科胸12椎體骨折患者施行(骨水泥)椎體成形術。該手術費用低,風險小,能及時解決患者疼痛問題,能讓更多患者接受。微創治療技術將為更多患者帶來福利,也將推動我院新技術進入微創時代。
概述
骨水泥是一種用于填充骨與植入物間隙或骨腔并具有自凝特性的生物材料。化學名稱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也稱丙烯酸骨水泥。自從1958年Charney首次應用骨水泥固定股骨假體成功施行全髖關節置換以來,骨水泥己廣泛應用于骨科臨床,骨水泥固定可保證術后假體的即時穩定,在骨組織-骨水泥-假體界面上無任何微動,允許術后早期負重,療效肯定。
特點
藥用級PVP(聚維酮)的應用聚維酮在醫藥上有廣泛的應用,為國際倡導的三大藥用新輔料之一。
技術
CT或DSA下穿刺注入骨水泥。
PMMA于1927年由Hill和Crawfold發明,1937年在醫學上首先用于口腔科。1953年由Haboush首先用于髖關節雙杯置換術,1958年經過Charnley系統的臨床與實驗研究被骨科醫生廣泛接受。
理化性質
按照骨水泥單體與粉劑混合后的流動性的流動性、滲透性的高低及聚合后每一時相所占時間的不同,可將骨水泥分為高粘性和低粘性兩類。低粘度骨水泥有利于滲透到骨小梁中,更好地發揮微觀絞鎖作用,并且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時間。
作用機理
骨水泥不是膠,沒有粘合性質,與骨和假體之間無化學連接,它是填充空間并通過機械連接傳遞載荷的材料。
該技術目前在國際及國內大醫院已廣為應用。
(編輯: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