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水花,水皰)
- 掛號科室:
- 發病部位:皮膚
- 傳染性:有傳染性
- 傳播途徑:接觸傳播,飛沫傳播
- 多發人群:所有人,大多是兒童
- 典型癥狀:皰疹 發燒 水痘結痂 水泡 斑疹
一、水痘癥狀:
1、潛伏期:
潛伏期約為12~21天,平均14天;
2.早期癥狀:
嬰幼兒常無早期癥狀。年長兒或成人可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納差及上呼吸道癥狀,1~2日后才出疹。偶可出現前驅疹。
3.出疹期:
發熱同時或1~2天后出疹,具有以下特點:
(1)皮疹數量較多,
數百至數千個不等。
(2)先見于軀干、頭部,后延及全身。
其分布呈向心性,以發際、胸背較多,四肢面部較少,手掌足底偶見。鼻、咽、口腔、外陰等部位的黏膜亦可發疹。
(3)皮疹常呈橢園形,
3~5mm,周圍有紅暈,皰疹淺表易破。皮疹發展迅速,開始為紅斑疹,數小時內變為丘疹,再形成皰疹,皰疹時感皮膚搔癢,然后干結成痂,此過程有時只需6~8小時,如無感染,1~2周后痂皮脫落,一般不留瘢痕。
(4)皮疹分批出現,
同一部位可見斑疹、丘疹、皰疹和結痂同時存在。
(5)形成非典水痘
當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凝血機制障礙及繼發感染等原因時,常形成非典型水痘。皮疹融合者為大皰型,直徑可達2~7cm,易繼發金葡菌感染和膿毒血癥而死亡;皰疹呈出血性,皮下、粘膜有瘀斑為出血型,可伴有身體其他部位的出血;皮膚大片壞死,全身中毒癥狀嚴重者稱為壞死型;病變播散累及內臟者稱為播散型,多見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6)妊娠頭三個月內感染水痘,
可導致胎兒先天性畸形,稱為先天性水痘綜合癥。
二、分類:
根據患者的臨床特點,可將水痘劃分為如下類型
1、普通型:
占水痘患者的絕大多數,全身癥狀相對較輕微。病程經歷約1周,即可自愈。成人及嬰兒患者出疹往往較多,病情也較重,病程可遷延數周。
2.進行性播散型水痘。:
罹患白血病、淋巴瘤等惡性腫瘤,或長期應用各種免疫抑制劑、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等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抵抗力下降者,受染后易于發展為進行性播散型水痘。
3.水痘肺炎:
患者多為成人,出現于第1病日至第6病日,但病情輕重不一。輕者無明顯癥狀;重癥可有高熱、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難及發紺。胸部體征不明顯。水痘肺炎的病理過程大體上與皮疹同步,常隨皮疹消退而好轉。
4.水痘腦炎:
較少見,出現出疹后3~8天發生腦炎的臨床表現,亦有少數見于出疹前2周至出疹后3周。一般為5~7歲幼兒,男多于女。臨床特征和腦脊液檢查特點與其他病毒性腦炎相似。起病緩急不一,早期可無發熱及腦膜刺激征,常見頭痛、嘔吐及感覺異常,或伴有共濟失調、眼球震顫、眩暈及語言障礙等小腦癥狀;嚴重者可有驚厥、癱瘓、昏睡或昏迷。病后可有精神異常,智力遲鈍及癲癇發作等后遺癥。
5.重癥水痘感染:
可導致肝組織灶性壞死,肝細胞及膽管上皮細胞內有典型的核內包涵體,臨床表現為水痘肝炎,患者出現肝臟腫大、肝功能異常,可伴有黃疸。水痘并發腎炎、間質性心肌炎等亦有報告,嚴重的心律失常可致患者猝然死亡。
6.妊娠合并感染水痘:
可能引起胎兒畸形;妊娠后期感染水痘,可能引起胎兒先天性水痘綜合征。
水痘病因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后入血及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系統再次增殖,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癥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皮疹分秕出現與間歇性病毒血癥有關。隨后出現特異性免疫反應,病毒血癥消失,癥狀緩解。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易發生嚴重的全身播散性水痘。有的病例病變可累及內臟。部分病毒沿感覺神經末梢傳入。長期潛伏于脊神經后根神經節等處,形成慢性潛伏性感染。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如患惡性腫瘤,受剌激)病毒被激活,導致神經節炎,并沿神經下行至相應的皮膚節段,造成簇狀皰疹及神經痛,稱為帶狀皰疹。
皮膚損害表淺,脫痂后不留瘢痕。粘膜皰疹易形成潰瘍,亦易愈合。水痘個別病例病變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腸、肝、腎上腺、胰等處,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細胞侵潤及局灶性壞死。帶狀皰疹受累的神經節可出現炎細胞浸潤、出血、灶性壞死及纖維性變。
水痘預防
1、 注射水痘疫苗:
醫生一般推薦1周歲以上嬰幼兒注射水痘疫苗。這種疫苗的缺點是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而且還有10%—30%的兒童不能完全免疫。但接種過水痘疫苗的孩子既使感染了水痘,癥狀也很輕微,有的甚至不出皮疹。所以如果健康狀況允許,應該接種水痘疫苗。
2、 生活中的預防:
(1)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2)學校教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環境整潔。(3)疾病流行期間健康兒童應盡量不到公共娛樂場所去玩,也不去病兒家串門,以防接觸傳染。
3、 遠離傳染源:
學校、幼兒園發現孩子出現水痘癥狀應立即通知家長接孩子回家休息,并采取隔離措施。對易感人群進行疫苗接種,對接觸病人的易感者觀察3周。已與患兒有過接觸的孩子,可服用板藍根沖劑,每天一包,連服3—5天,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1)為預防水痘傳染,
對患兒應隔離至皮疹全部結痂為止,對接觸過水痘病人的孩子最好也要隔離觀察3周,體弱者可在接觸后4天內注射丙種球蛋白。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2)主要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多見于2~6歲幼兒,偶爾出現于成人及嬰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因接觸患兒皰疹內的皰漿通過衣服、用具、玩具傳染,傳染性較強。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多見于冬春季節。
(3)只要未繼發嚴重細菌感染,
普通型水痘預后良好,愈后局部亦不會留下瘢痕。但是,免疫功能低下,繼發嚴重細菌感染的水痘患者,新生兒水痘或播散性水痘肺炎、水痘腦炎等嚴重病例,病死率可高達5%~25%。水痘腦炎的幸存者還可能會留下精神異常、智力遲鈍、癲癇發作等后遺癥。
水痘鑒別
本病應與丘疹性蕁麻疹、皰疹性濕疹、膿皰疹、腸道柯薩奇病毒所致的皰疹、天花等鑒別。
1.與丘疹性蕁麻疹相鑒別
常見于1~7歲的兒童。典型的皮疹呈紡錘形,黃豆至花生大小,質硬的水腫性紅色丘疹,如花生米大小,中心可見有小水皰。自覺奇癢,常因搔抓而發感染。皮疹常分批出現,可反復發作。分布于四肢或軀干,不累及頭部或口腔,不結痂。
2.與膿皰瘡相鑒別
多見于盛夏炎熱季節。皮疹好發于面部和四肢暴露部位。水皰發生后迅速變為膿皰,大小不等,皰壁薄,外觀常見呈半月形的膿胞現象。病程長短不一,可反復發作。無分批出現的特點,不見于粘膜處,無全身癥狀。
3.與天花相鑒別
全身中毒癥狀嚴重,并發癥多,危害性大。皮疹呈離心性分布,四肢和頭面較多,同時僅能見到一期的皮疹。發熱后第3天出疹,第5~6天成為水皰并有臍窩,第7~8天轉為膿皰,第10~14天結痂,愈后遺留瘢痕。
4.與帶狀皰疹相鑒別
皰疹沿一定的神經干徑路分布,不對稱,不超過軀干的中線,局部有顯著的灼痛。
5.與其它病毒感染
(1)單純皰疹病毒
感染下也可引起水痘樣皮損,這類播散性的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常繼發于異位皮炎或濕疹等皮膚病,確診需依賴病毒分離結果。
(2)腸道病毒
柯薩奇病毒A組可引起廣泛的水痘樣皮疹,通常發生于腸道病毒高發的夏末和初秋時,常伴有咽部、手掌和足底部皮損,這一點有助于水痘與腸道病毒感染的鑒別。
水痘飲食保健
一、水痘食療方:
1.薏苡仁粥
【來源】《老老恒言》
【原料】薏苡仁30克粳米60克
【制作】將薏苡仁、粳米共同煮粥。
【用法】每日2次,作主食吃。
【功效】利濕,清熱。可作為水痘患兒的輔助治療。
2.板藍根銀花糖
【來源】經驗方
【原料】板藍根100克銀花50克甘草15克冰糖適量
【制作】將上3味加水600克,煎取500克,去渣加冰糖適量。
【用法】每服10~20克,每日數次。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適用于水痘及一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發熱。
3.芫荽湯
【來源】《嶺南草藥志》
【原料】鮮芫荽150克鮮胡蘿卜200克風栗(干板栗)150克鮮荸薺100克
【制作】先分別將芫荽、胡蘿卜、風栗、荸薺洗凈,然后切碎。把上4味一同放入搪瓷鍋或砂鍋內,加水適量,煎沸后取湯2碗,去渣即可。
【用法】以上為1日量,分作2次溫熱飲用,連用3~5天。
【功效】透發痘疹。適用于小兒水痘。
4.綠豆湯
【來源】民間驗方
【原料】綠豆100克白糖適量
【制作】將綠豆加水500克,煮湯。
【用法】服用時加白糖適量,代茶飲。
【功效】利水消腫,清熱解毒,解渴清暑。適用于水痘。
【宜忌】熱退后即停服。
5.竹筍鯽魚湯
【來源】民間方
【原料】鮮竹筍鯽魚各適量
【制作】將鮮竹筍洗凈切片,鯽魚去鱗及內臟,同煮湯食。
【用法】每日3次,隨量食。
【功效】益氣,清熱。適用于水痘初起、小兒麻疹、風疹等。
6.甘草三豆飲
【來源】民間方
【原料】綠豆10克赤小豆10克黑豆10克生甘草3克
【制作】先把三豆洗凈,浸泡1小時后,同甘草一并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沸后改用文火煨燉,煮至熟透當作飲料。
【用法】以上為1次量,每日2~3次,連用5~7天。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適用于小兒水痘。
【宜忌】在治療期間忌食魚腥及辛辣食物。
7.荸薺蘆根湯:
取荸薺100克,蘆根30克。將荸薺去皮,蘆根切段,加水煮30分鐘,喝湯食荸薺。有清熱解毒作用。
8.銀花薏米粥:
取銀花10克,薏米30克,冰糖10克。將銀花加水煮20分鐘,去渣留汁,薏米加水煮粥,待粥八成熟時加入汁及冰糖煮爛食用。有清熱、祛濕作用。
9.胡蘿卜香菜飲:
取胡籮卜50克,香菜30克。將以上洗凈,加水煮15分鐘,去渣飲汁。有發汗透疹作用。
二、水痘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1.宜給予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流質及半流質飲食。宜飲綠豆湯、銀花露、小麥湯、粥、面片、龍須雞蛋面等。
2.以多食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以補充體內的維生素。
3.宜多飲開水。
三、水痘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發之物
水痘與麻疹雖都為發疹性熱病,麻疹貴于透解,需用發物。而水痘則宜清熱,不可運用發物,食用發物后會使水痘增多、增大,從而延長病程,故疾病初期禁食發物。
2.食辛辣之物
水痘與其他熱性病一樣,忌食辛辣之品,辛辣之品可助火生痰,使熱病更為嚴重,這類食品如辣椒、辣油、芥末、咖喱、大蒜、韭菜、茴香、桂皮、胡椒等。
3.油膩之物
水痘患兒常因發熱而出現食欲減退、消化功能不良等情況,故忌食油膩之物,如油煎、油炸的麻球、巧果、麻花、炸豬排、炸牛排、炸雞等各種油膩礙胃之品,這類食品難以消化,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
4.熱性食品
水痘的治療宜用清熱解毒為主,故食物中屬熱性的不可服用,這類食品有狗肉、羊肉、鹿肉、雀肉、蠶豆、蒜苗、韭菜、龍眼肉、荔枝、大棗、粟米等。
5.禁用補藥和熱藥
,如人參、鹿茸、附子、茴香、肉桂、仙靈脾等。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細請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