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癥(不眠癥,入睡和保持睡眠障礙,失眠癥,不寐,多寐,健忘)
- 掛號科室:
- 發病部位:心理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多發人群:所有人群,精神不怎么好的,或太過于壓抑
- 典型癥狀:入睡困難 清晨早醒且不能再度入睡 緊張性失眠 難入睡或易驚醒 淺眠
一、癥狀
臨床表現
1、入睡困難;
2、淺眠;
3、清晨早醒且不能再度入睡;
4、多夢、噩夢,頻頻從惡夢中驚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惡夢;
5、睡過之后精力沒有恢復;
6、發病時間可長可短,短者數天可好轉,長者持續數日難以恢復。
7、難入睡或易驚醒,有的對聲音敏感,有的對燈光敏感。
8、很多失眠的人喜歡胡思亂想。
失眠會引起人的疲勞感、不安、全身不適、無精打采、反應遲緩、頭痛、記憶力不集中,它的最大影響是精神方面的,嚴重一點會導致精神分裂。
二、診斷標準
診斷主要依靠病史,產生失眠問題的原因很多,尋找睡眠障礙、軀體疾病、情感因素、生活方式以及環境因素等等導致失眠的原因,也是診斷需要解決的內容。
三、分類
失眠類型
(一)按病程分類
1、短暫性失眠(小于一周)
大部分的人在經驗到壓力、刺激、興奮、焦慮時;生病時;至高海拔的地方;或者睡眠規律改變時(如時差;輪班的工作等)都會有短暫性失眠障礙。 這類失眠一般會隨著事件的消失或時間的拉長而改善,但是短暫性失眠如處理不當部分人會導致慢性失眠。
短暫性失眠主要治療原則為間歇性使用低劑量鎮靜安眠藥或其它可助眠之藥物如抗憂郁劑和好的睡眠衛生習慣。
2、短期性失眠(一周至一個月)
嚴重或持續性壓力,如重大身體疾病或開刀、親朋好友的過世、嚴重的家庭、工作或人際關系問題等可能會導致短期性失眠。這種失眠與壓力有明顯的相關性。
治療原則為短期使用低量之鎮靜安眠藥或其它可助眠之藥物如抗憂郁劑和行為治療(如肌肉放松法等)。短期性失眠如果處理不適當也會導致慢性失眠。
3、慢性失眠(大于一個月)
慢性失眠的原因是很復雜的且較難去發現,許多的慢性失眠是多種原因合在一起所造成的。 可能造成慢性失眠的原因如下:
(1)、身體方面的疾病會導致失眠;
(2)、精神疾患或情緒障礙而導致失眠;
(3)、使用藥物、酒精、刺激物、或毒品等而導致失眠;
(4)、有睡醒周期障礙或不規律而導致失眠;
(5)、睡前小腿有不舒服的感覺或睡覺中腳會不自主的抽動而導致失眠;
(6)、睡覺打呼、不規律的呼吸或其它呼吸障礙而導致失眠;
(7)、原發性失眠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及生活壓力的加大,失眠患者越來越多。
(二)按病因分類
1、原發性睡眠障礙
長期夜間睡眠障礙,無可解釋失眠的神經病學癥狀、抑郁或其他精神障礙和軀體疾病。部分患者可為終身性,與夜間睡眠僅需3~4h即可滿足的正常人群不同,該類患者常出現部分睡眠剝奪的癥狀,并且不惜采取各種藥物或措施以保證睡眠時間。該類患者睡眠時間短,尤其第Ⅳ期睡眠時間短,經常覺醒,喚醒閾值低,易伴發精神障礙,但精神障礙是原因還是結果不甚明確。
2.繼發性失眠
又稱環境性失眠。常繼發于疼痛或其他軀體疾病,或繼發于藥物濫用、抑郁。持續時間常較短暫。常見誘因為:
不安腿綜合征常致患者入睡困難,關節或神經受累所致的疼痛、消化性潰瘍或腫瘤所致的腹部不適、心肺疾病常致覺醒次數增加,甲狀腺功能亢進伴發的心悸等,均可出現失眠。
由于工作或生活上的變化,如夜班倒班、搬家、乘坐車船、航空旅行的時差,以及寢室中的亮光、噪音等均可導致失眠。一般均能在短期內適應。
興奮和焦慮為短期失眠的主要因素,以入睡困難為主;抑郁癥、焦慮癥為長期失眠的主要因素,以時常覺醒、晨醒過早為主,EEG記錄可見散在的覺醒期明顯延長和增多;神經衰弱者因為記得各個覺醒期中聽到的或看到的各種環境刺激而煩惱,而正常人多能忽略。此外,患有腦部變性疾病的老年人也常有失眠。
苯丙胺、咖啡因、麻黃堿、氨茶堿、異丙腎上腺素等均可致失眠,長期服用一般安眠藥??芍翿EM睡眠的相對減少,停藥后可因反跳而產生噩夢。
3.假性失眠
患者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但常主訴睡眠不足。
(三)按嚴重程度分類
按嚴重程度分類:
(1)輕度。
偶發,對生活質量影響小;
(2)中度,
每晚發生,中度影響生活質量,伴一定癥狀(易怒、焦慮、疲乏等);
(3)重度,
每晚發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臨床癥狀表現突出。
失眠癥病因
產生睡眠問題的原因很多,如某種睡眠障礙、軀體疾病、情感因素、生活方式(過多飲用咖啡和茶葉)以及環境因素(噪聲、擁擠或污染)等等。
1、身體原因
軀體疾病和服用藥物可以影響睡眠。如消化不良、頭痛、背痛、關節炎、心臟病、糖尿病、哮喘、鼻竇炎、潰瘍病,或服用某些影響中樞神經的藥物。
2.精神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壓力很大、過度憂慮、緊張或焦慮、悲傷或抑郁、生氣,容易出現睡眠問題。
3.生活方式
由于生活方式引起睡眠問題也很常見。如飲用咖啡或茶葉、晚間飲酒、睡前進食或晚飯較晚造成滿腹食物尚未消化、大量吸煙、睡前劇烈的體力活動、睡前過度的精神活動、夜班工作、白天小睡、上床時間不規律、起床時間不規律。
4.環境因素
吵鬧的睡眠環境、睡眠環境過于明亮、污染、過度擁擠。
一、失眠癥預防
1)睡前不要有激烈的運動。
激烈的運動不但不能幫助睡眠,而且會讓原本已經疲倦的肌肉更加緊張,大腦也會更清醒,反而睡不著。
2)不要亂吃安眠藥。
服用安眠藥后的睡眠不同于生理睡眠,而是被動睡眠。因此,服藥后即便整夜入睡,醒來依然會感覺疲乏。
3)睡前不要讀一些情節緊張的小說,
會讓大腦更興奮,睡著后做夢浮想聯翩。所以,睡前若想讀書,還是輕松的散文為好。
4)不要喝酒助睡。
容易呼吸困難、睡不安穩、胃疼、口渴,醒來頭重混沌。
5)每天強制睡夠8小時。
其實偶爾一兩次睡眠時間不夠并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因此,不要唯恐時間不足而精神緊張,這樣反而更睡不好,甚至導致惡性循環。
二.其他注意事項
1)睡眠的用具
無論是南方的床,還是北方的炕,在安放或修造時,都應南北順向,人睡時頭北腳南,使機體不受地磁的干擾。鋪的硬度宜適中,過硬的鋪會使人因受其刺激而不得不時常翻身,難以安睡,睡后周身酸痛;枕高一般以睡者的一肩(約10厘米)為宜,過低易造成頸椎生理骨刺。在夏季,枕頭要經常翻曬,免讓病菌進入口鼻,肺系疾病增多。
2)睡眠的姿勢
有心臟疾患的人,最好多右側臥,以免造成心臟受壓而增加發病機率;腦部因血壓高而疼痛者,應適當墊高枕位;肺系病人除墊高枕外,還要經常改換睡側,以利痰涎排出,胃見脹滿和肝膽系疾病者,以右側位睡眠為宜;四肢有疼痛處者,應力避壓迫痛處而臥??傊?,選擇舒適、有利于病情的睡位,有助于安睡。
3)睡眠的時間
睡眠時間一般應維持7至8小時,但不一定強求,應視個體差異而定。入睡快而睡眠深、一般無夢或少夢者,睡上6小時即可完全恢復精力;入睡慢而淺睡眼多、常多夢惡夢者,即使睡上10小時,仍難精神清爽,應通過各種治療,以獲得有效睡眠,只是延長睡眠時間對身體有害。由于每個人有不同的生理節奏,在睡眠早晚的安排上要因人而異!事實上,不同生理節奏使睡眠出現兩種情況,即“夜貓子”和“百靈鳥”。順應這種生理節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反之,則對健康不利。
4)睡眠的環境
睡眠的好壞,與睡眠環境關系密切。在15至24度的溫度中,可獲得安睡。冬季關門閉窗后吸煙留下的煙霧,以及逸漏的燃燒不全的煤氣,也會使人不能安睡。在發射高頻電離電磁輻射源附近居住、長期睡眠不好而非自身疾病所致者,最好遷徙遠處居住。綜上所述,人們若能掌握科學睡眠的四要素,則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質量,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茖W睡眠,是現代生活對人們提出的新更求。
5)失眠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是精神上的,
一般不會使人致命。但長期失眠會使人脾氣暴躁,攻擊性強,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勞。失眠對人精神上的影響容易導致器質性的疾病,還會使人免疫力下降,使人的身體消耗較大,因為生長素的分泌主要在晚上睡著后,因此少年兒童的失眠會減少生長素的分泌,不利于身體的生長發育。
失眠癥鑒別
Epworth睡眠量表(ESS);夜間多相睡眠圖(noctuRNAl polysomnographic recording,NPSG)記錄;多相睡眠潛伏期測定(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等,對鑒別診斷有益。MSLT可發現患者在1天的數小時中可有數次小睡,總的日間睡眠時間增加,睡眠潛伏期正常或縮短,特征性的表現為以REM為起始的睡眠(SOREMPs),SOREMPs出現的越多,越有助于發作性睡病的診斷,發現2次以上的SOREMPs一般即可診斷為發作性睡病。
但一次以上的SOREMPs對發作性睡病診斷的特異性不是絕對的。心律失常、無計劃地變動工作、慢性睡眠剝奪、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睡眠中周期性腿動等,均可出現2次或以上的SOREMPs,臨床上均應注意鑒別。
對器質性軀體疾病導致的繼發性失眠,應注意原發病的鑒別。
臨床上需注意與下述睡眠障礙相鑒別:
1)繼發性失眠。
引起繼發性失眠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方面:①任何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軀體疾病;②身體方面的痛苦或不適,如皮膚疾病的痛癢或疼痛,癌性疼痛等,常造成失眠;③酒、咖啡、菜或藥物等引起的失眠;④精神疾患。大多數精神障礙患者有失眠癥狀,特別是焦慮癥及抑郁癥患者幾乎均有失眠。只要臨床表現(包括病史、體檢、各種檢查結果)足以診斷以上疾病之一者,原發性失眠診斷不予考慮。
2)其他睡眠障礙,
如夜驚、夢魘患者可有失眠,若有典型的夜驚和夢魘癥狀觀則不考慮失眠癥。
3)一過性失眠障礙。
這在日常生活中常見,不需任何治療,身體可做自然調節,故病程不足者不診斷失眠癥。
失眠癥飲食
1.食療方
1)取大棗,小麥,冰糖,先取大棗、小麥水煎去渣取汁,納入冰糖烊化頓服,每晚1次。
2)取大棗,元肉,大米,砂糖適量。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時加入大棗、元肉,煮至粥熟時,調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2.失眠最好吃什么
多吃蔬菜水果,多吃補腦安神的食品,如小米、紅棗、核桃等,牛奶、土豆、面條或蔬菜加少許雞肉或魚肉,這些食物能促使大腦分泌一種稱為血清素的激素,其具有放松、安神作用;奶酪、酸奶中含豐富的鈣,可促進睡眠;
3.失眠最好不要吃什么
1】咖啡因
很多人都知道,含咖啡因食物會刺激神經系統,還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是導致失眠的常見原因。
2】辛辣食物
其實,除此以外,晚餐吃辛辣食物也是影響睡眠的重要原因。辣椒、大蒜(大蒜食品)、洋蔥等會造成胃中有灼燒感和消化不良,進而影響睡眠。
3】油膩食物
油膩的食物吃了后會加重腸、胃、肝、膽和胰的工作負擔,刺激神經中樞,讓它一直處于工作狀態,也會導致失眠。
4】有飽腹作用的食物
還有些食物在消化(消化食品)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的氣體,從而產生腹脹感,妨礙正常睡眠,如豆類、大白菜、洋蔥、玉米、香蕉等。
5】酒類
睡前飲酒曾經被很多人認為可以促進睡眠,但最近的研究證明,它雖然可以讓人很快入睡,但是卻讓睡眠狀況一直停留在淺睡期,很難進入深睡期。所以,飲酒的人即使睡的時間很長,醒來后仍會有疲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