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盆腔膿腫)
- 掛號科室:
- 發病部位:盆腔,卵巢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多發人群:女性
- 典型癥狀:月經失調 發燒 腰骶部酸痛 白帶增多 下腹疼痛
盆腔炎癥狀診斷
一、癥狀:
1、急性盆腔炎
(1)癥狀特點是:起病急,病情重,可出現下腹疼痛、發燒、寒戰、頭痛、食欲不振。檢查時發現病人呈急性病容,體溫高,心率快,下腹部有肌緊張、壓痛及反跳痛。盆腔檢查:陰道有大量的膿性分泌物,穹窿有明顯觸痛,子宮及雙附件有壓痛、反跳痛,或一側附件增厚。慢性盆腔炎的癥狀特點是:起病慢,病程長。全身癥狀多不明顯,可有低熱,易感疲乏,伴下腹墜腰痛等。檢查時發現,子宮常呈后位,活動受限,或粘連固定。
(2)急性慢性盆腔炎根據病史、癥狀和體征可以作出診斷。但是一定要做好鑒別診斷。急性盆腔炎的主要鑒別診斷有:急性闌尾炎、異位妊娠、卵巢囊腫蒂扭轉等;慢性盆腔炎的主要鑒別診斷有: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卵巢癌。
2、慢性盆腔炎
全身癥狀為有時低熱,易感疲勞,部分病人由于病程長而出現神經衰弱癥狀,如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適等。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勞累、性交后、月經前后加劇。由于慢性炎癥而導致盆腔淤血、月經過多,卵巢功能損害時會出現月經失調,輸卵管黏連阻塞時會導致不孕癥。
二、體征:
患者呈急性病容,體溫升高、心率增快,下腹可有肌緊張、壓痛及反跳痛。婦科檢查可見宮頸內有大量膿性分泌物流出,穹窿有明顯觸痛,后穹窿可能飽滿、有波動感,提示可能有盆腔膿腫存在;宮頸充血、舉痛明顯;宮體有壓痛,活動受限;子宮的兩側壓痛明顯,若為單純salpingitis,可觸及輸卵管增粗,有明顯壓痛;若為膿腫,則可觸及壓痛明顯的腫物,有波動感;宮旁結締組織炎時,可觸及宮旁一側或兩側有片狀增后,或兩側宮底韌帶高度水腫、增粗,壓痛明顯。
三、診斷:
1、最低診斷標準
(1)子宮壓痛;或
(2) 附件壓痛;或
(3)宮頸舉痛
下腹壓痛同時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的患者,診斷PID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支持PID診斷的附加條件
(1)口腔溫度≥38.3℃;
(2)宮頸或陰道黏液膿性分泌物;
(3)陰道分泌物顯微鏡檢查有白細胞增多;
(4)血沉加快;
(5)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
(6)實驗室檢查證實有宮頸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體感染。
大多數PID患者都有宮頸粘液膿性分泌物或陰道分泌物鏡檢有白細胞增多。如果宮頸分泌物外觀正常并且陰道分泌物鏡檢無白細胞,則PID診斷成立的可能性不大,需要考慮其他可能引起下腹痛的病因。
如有條件應積極尋找致病微生物。
3、PID的最特異標準包括
(1)子宮內膜活檢顯示有子宮內膜炎的病理組織學證據;
(2)經陰道超聲檢查或核磁共振顯像技術顯示輸卵管管壁增厚、管腔積液,可伴有盆腔游離液體或輸卵管卵巢包塊;
(3)腹腔鏡檢查結果符合PID表現。
四、分類:
1、盆腔腹膜炎:
多與其它的盆器感染同時存在,尤以輸卵管炎最為常見。嚴重者整個盆腔腹膜發生炎癥改變,發病前多有急性盆腔器官炎癥的病史。
2、附件炎:
下腹痛及發熱,其程度因炎癥程度不同而稍異,有亞急性發作及暫時性緩解。部分病例有腸道及膀胱刺激癥狀。包括急性附件炎和慢性附件炎。
3、輸卵管炎:
輸卵管炎為女性高發病,炎癥急性發病期輸卵管管腔內膜充血腫脹、分泌滲出。輸卵管堵塞是輸卵管即往炎癥的病理表現,表面癥狀不明顯,不痛不癢,幾乎100%的人都是在檢查不孕不育中發現的。
4、卵巢炎:
急性期可能有發熱、腰骶部疼痛、肛門墜脹感等;慢性者癥狀被包含在慢性盆腔炎內,如腰骶部不適酸痛、肛門墜脹感、納差、月經改變(多數為經量增多)。
5、子宮炎:
一般是指子宮內膜炎和宮頸炎,子宮周炎和子宮旁炎是指炎癥僅只涉及漿膜或子宮韌帶而言,這兩種疾病除主要繼發于嚴重的子宮內膜炎。
6、急性子宮內膜炎:
急性子宮內膜炎可進一步發展為子宮肌炎,輸卵管炎及盆腔炎,使病情加重。
7、慢性子宮內膜炎:
臨床表現并無特殊,但如結合感染病史、白帶與盆腔區域隱痛及月經不調這些癥狀,對診斷有很大價值。
8、急性宮頸炎:
最常見的、有時甚至是唯一的癥狀是白帶增多,常呈膿性。不同程度的下腹部、腰骶部墜痛及膀胱刺激癥狀。陰道分泌物刺激引起的外陰瘙癢及灼熱感。經間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癥狀。
9、慢性宮頸炎:
臨床主要表現為白帶增多,呈乳白色或微黃色,或為粘稠狀膿性,有時為血性或夾雜血絲。一般通過婦科檢查不難診斷。
10、盆腔結締組織炎:
盆腔結締組織是腹膜外的組織,位于盆腔腹膜的后方,子宮兩側及膀胱前間隙處,這些部位的結締組織間并無明顯的界限。
盆腔炎疾病病因
一、病因
1、產后或流產感染(30%):
急性盆腔炎引起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因是產后或流產感染,宮腔內手術操作術后感染,經期衛生不良,鄰近器官的炎癥直接蔓延, 急性盆腔炎可使機體發生急性子宮內膜炎及急性子宮肌炎,急性輸卵管炎,輸卵管積膿,輸卵管卵巢膿腫,急性盆腔結締組織炎,急性盆腔腹膜炎,敗血癥及膿毒血癥等。
2、體質差異(20%):
慢性盆腔炎常為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療,或患者體質較差,病程遷延所致,它可使機體發生慢性輸卵管炎與輸卵管積水,輸卵管卵巢炎及輸卵管卵巢囊腫,慢性盆腔結締組織炎。
3、病原體感染(35%):
主要引起盆腔炎的病原體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厭氧菌,性傳播的病原體(如淋菌,沙眼衣原體,支原體,皰疹病毒)。
盆腔炎預防
一、預防:
1、杜絕各種感染途徑,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陰,做到專人專盆,切不可用手掏洗陰道內,也不可用熱水、肥皂等洗外陰。盆腔炎時白帶量多,質粘稠,所以要勤換內褲,不穿緊身、化纖質地內褲。
2、月經期、人流術后及上、取環等婦科手術后陰道有流血,一定要禁止性生活,禁止游泳、盆浴、洗桑那浴,要勤換衛生巾,因此時機體抵抗力下降,致病菌易乘機而入,造成感染。
3、被診為急性或亞急性盆腔炎患者,一定要遵醫囑積極配合治療。患者一定要臥床休息或取半臥位,以利炎癥局限化和分泌物的排出。慢性盆腔炎患者也不要過于勞累,做到勞逸結合,節制房事,以避免癥狀加重。
4、發熱患者在退熱時一般汗出較多,要注意保暖,保持身體的干燥,汗出后給予更換衣褲,避免吹空調或直吹對流風。
5、要注意觀察白帶的量、質、色、味。白帶量多、色黃質稠、有臭穢味者,說明病情較重,如白帶由黃轉白(或淺黃),量由多變少,味趨于正常(微酸味)說明病情有所好轉,
6、急性或亞急性盆腔炎患者要保持大便通暢,并觀察大便的性狀。若見便中帶膿或有里急后重感,要立即到醫院就診,以防盆腔膿腫潰破腸壁,造成急性腹膜炎。
7、有些患者因患有慢性盆腔炎,稍感不適,就自服抗生素,長期服用可以出現陰道內菌群紊亂,而引起陰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豆渣樣白帶,此時,應即到醫院就診,排除霉菌性陰道炎。
8、盆腔炎病人要注意飲食調護,要加強營養。發熱期間宜食清淡易消化飲食,對高熱傷津的病人可給予梨汁或蘋果汁、西瓜汁等飲用,但不可冰鎮后飲用。白帶色黃、量多、質稠的患者屬濕熱證,忌食煎烤油膩、辛辣之物。少腹冷痛、怕涼,腰酸疼的患者,屬寒凝氣滯型,則在飲食上可給予姜湯、紅糖水、桂元肉等溫熱性食物。五心煩熱、腰痛者多屬腎陰虛,可食肉蛋類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補強壯。
9、做好避孕工作,盡量減少人工流產術的創傷。手術中要嚴格無菌操作,避免致病菌侵入。
10、慢性盆腔炎、腹部包塊患者采用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效果甚好,它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清熱解毒或暖宮散寒之功效。
盆腔炎鑒別診斷
一、診斷
1、急性盆腔炎有急性感染病史,下腹隱痛,肌肉緊張,有壓痛及反跳痛,伴有心率快,發熱,陰道有大量膿性分泌物,病情嚴重時可有高熱,頭痛,寒戰,食欲不振,大量的黃色白帶有味,小腹脹痛,壓痛,腰部酸痛等;有腹膜炎時出現惡心,腹脹,嘔吐,腹瀉等;有膿脹形成時,可有下腹包塊及局部壓迫刺激癥狀,包塊位于前方可有排尿困難,尿頻,尿痛等,包塊位于后方可致腹瀉。
2、慢性盆腔炎全身癥狀為有時低熱,易感疲勞,部分病人由于病程長而出現神經衰弱癥狀,如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適等,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勞累,性交后,月經前后加劇,由于慢性炎癥而導致盆腔淤血,月經過多,卵巢功能損害時會出現月經失調,輸卵管黏連阻塞時會導致不孕癥。
二、鑒別
1、急性盆腔炎的主要鑒別診斷有:急性闌尾炎,異位妊娠,卵巢囊腫蒂扭轉等;
2、慢性盆腔炎的主要鑒別診斷有: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卵巢癌。
盆腔炎飲食保健
一、飲食
1、盆腔炎食療方:
組成:土茯苓50克、芡實30克、金櫻子15克、石菖蒲12克,豬瘦肉100克。
用法:清水適量,慢火煲湯,加食鹽調味,飲湯食肉。
功效:本方功效健脾補腎,解毒祛濕。適應慢性盆腔炎、陰道炎、宮頸炎。
土茯苓為百合科植物塊狀根莖,性味甘淡、平,功能健脾、解毒、利濕。芡實,又名雞頭實,性味甘、澀平。歸脾、腎經。功效補脾祛濕,益腎固精,澀能收斂,可治白帶過多。《本草綱目》:“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金櫻子性味酸平,功能固精補益。上兩味組方芡實與金櫻子,又名水陸二仙丹,乃古代治遺精白濁,婦女腎氣不攝白帶妙方。石菖蒲味辛氣溫,善“舒心氣,暢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藥也”,清芬之氣,利氣化濁,祛邪療帶。故以上4種藥組成的食療方,性味平和,不寒不燥,對防治慢性盆腔炎頗這恰當。
(2)苦菜萊菔湯
組成:苦菜100克,金銀花20克,蒲公英25克,青蘿卜200克(切片)。
用法:上四味共煎煮,去藥后吃蘿卜喝湯。每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盆腔炎,屬濕熱瘀毒型,發熱,下腹脹痛,小腹兩側疼痛 拒按,帶下色黃量多,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附注:金銀花對多種細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以及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銀花冬瓜仁蜜湯
組成:冬瓜籽仁20克,金銀花20克,黃連2克,蜂蜜50克。
用法:先煎金銀花,去渣取汁,用藥汁煎冬瓜籽仁15分鐘后人黃連、蜂蜜即可。每日l劑,連服1周。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盆腔炎,屬濕熱瘀毒型,下腹及小腹兩側疼痛,拒按,微發熱,自汗,帶下色黃量多,舌紅苔黃
(4)桃仁餅
組成:桃仁20克,面粉200克,麻油30克。
用法:桃仁研成極細粉與面粉充分拌均,加沸水l00毫升揉透后冷卻,搟成長方形薄皮子,涂上麻油,卷成圓筒形,用刀切成每段30克,搟成圓餅,在平底鍋上烤熟即可。早晚餐隨意服食,每日數次,每次2塊,溫開水送服。
功效:理氣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盆腔炎,屬氣滯血瘀型,下腹部及小腹兩側疼痛如針刺,腰骶疼痛,舌有紫氣,脈細弦。
(5)皮紅花茶
組成:青皮10克,紅花10克。
用法:青皮晾干后切成絲,與紅花同入沙鍋,加水浸泡30分鐘,煎煮30分鐘,用潔凈紗布過濾,去渣,取汁即成。當茶頻頻飲用,或早晚2次分服。
功效:理氣活血。
主治:盆腔炎,屬氣滯血瘀型,下腹部及小腹兩側疼痛如針刺,腰骶酸痛,舌有紫氣,脈弦。
(6)荔枝核蜜飲
組成:荔枝核30克,蜂蜜20克。
用法:荔枝核敲碎后放入沙鍋,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趁溫熱調入蜂蜜,拌和均勻,即可。早晚2次分服。
功效:理氣,利濕,止痛。
主治:各類慢性盆腔炎,下腹及小腹兩側疼痛,不舒,心情抑郁,帶下量多。
2、盆腔炎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1)需食清淡易消化食品,如赤小豆、綠豆、東瓜、扁豆、馬齒莧等,應食具有活血理氣散結之功效食品,如山楂、桃仁、果丹皮、橘核、橘皮、玫瑰花、金橘等。適當補充蛋白質,如瘦豬肉、鴨、鵝和鵪鶉等。
(2)補充營養,多吃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黃豆、豌豆、花生、豆腐、豆漿、面筋、動物肝臟、魚類、胡桃、甜瓜、燕麥等。
(3)急性盆腔炎患者應多飲水,給予半流質飲食,如米湯、藕粉、葡萄汁、蘋果汁、汽水、酸梅湯等。
3、盆腔炎最好不要吃那些食物:
(1)禁食生冷之物如冷飲、瓜果等。
(2)忌食辛辣溫熱、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狗肉、公雞等。
(3)不宜食肥膩、寒涼黏滯食品。如肥肉、蟹、田螺、腌臘制品等。
(4)禁煙酒。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細請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