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疾病百科詳細

流感(流行性感冒)

  • 掛號科室:
  • 發病部位:咽喉,鼻
  • 傳染性:有傳染性
  • 傳播途徑:飛沫傳播,空氣傳播
  • 多發人群:所有人群,兒童
  • 典型癥狀:頭痛 發燒 怕冷 渾身酸痛 咽喉疼痛
  流行性感冒(infuenza.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病原體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過飛沫傳播,通常有如下典型癥狀:突然快速而至的高熱、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輕度呼吸道癥狀,病程短,有自限性,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臟病患者易并發肺炎。流感在流行病學上最顯著特點為:突然爆發,迅速蔓延,波及面廣,具有一定的季節性(我國北方流行 一般均發生在冬季,而南方多發生在夏季和冬季)。  最近流行的B型流感是流感的一種類型,相對其他兩種毒株,變異不大,流行的可能性較低。B型流感往年大多在五、六月春夏交替期間流行,癥狀也不明顯,今年入冬后爆發流行,是較為特殊的現象。11月-12月監控顯示,廣東的流感中89%是B型流感。 B型流感有兩支病毒株,過去常見的是維多利亞株,也是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施打的疫苗病毒株,但目前出現的B型流感卻是較少的山形株,疫苗保護力有限才引發。學生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開窗通風,一旦發現發燒、咳嗽、全身酸痛等流感癥狀,要及時到醫院治療。
典型癥狀:頭痛 發燒 怕冷 渾身酸痛 咽喉疼痛

一、癥狀

突然快速而至的高熱畏寒、高熱、頭痛、頭暈、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癥狀。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淚、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少數病例有食欲減退,伴有腹痛、腹脹、嘔吐和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嬰兒流感的臨床癥狀往往不典型,可見高熱驚厥;部分患兒表現為喉氣管支氣管炎,嚴重者出現氣道梗阻現象;新生兒流感雖少見,一旦發生常呈膿毒癥表現,如嗜睡、拒奶、呼吸暫停等,常伴有肺炎,病死率高。

B型流感的病童會有小腿痛、肚子痛等不典型的流感癥狀,A型流感和B型流感的發燒、全身i痛、咳嗽、流鼻水的癥狀大同小異,只是B型流感更容易引起肌肉發炎,常有小病人因小腿痛不想走路,被家長抱著進診間。此外,大約2到3成病童會嚷著肚子痛,這是疼痛轉移的現象。如果發燒超過3天,喘不過氣、心跳加速或意識不清楚時,當心病情惡化。B型流感癥狀緩解速度較慢,即使在發病48小時內服用「克流感」抗病毒藥,仍然可能1星期才完全煺燒。

二、分類

1.輕型流感

起病急、病情較輕,全身癥狀(全身酸痛、軟弱無力)與呼吸道癥狀(喉嚨痛、流鼻涕、咳嗽、鼻塞、流眼淚)均很輕。

2.典型流感

開始可表現為畏寒、發熱,體溫可高達39-40℃,同時患者感到頭痛、全身酸痛、軟弱無力,也伴隨著眼眼睛干澀、喉嚨干燥、輕微的喉嚨痛。除了上述癥狀,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涕、鼻塞,有時也會伴隨有胃腸道癥狀,加惡心、嘔吐、腹瀉等。

發熱與上述此狀一般于1-2天達高峰,3-4日內熱退,癥狀隨之消失。乏力與咳嗽可持續l-2周。

3.流感病毒肺炎

即流感病毒性肺炎,24小時內病情迅速加重,表現為高熱、乏力、煩躁、劇咳、呼吸困難、發紺,咳有血痰,雙肺密布濕性羅音和喘鳴,脈快細弱,病死率較高。此類病人較少見,主要發生于原有心臟病、慢性肺病患者或妊娠婦女、主要常見于小兒、老人或體弱多病、免疫力低下者。起病時與單純型流感相似,但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高熱不退、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咯血、紫紺等癥狀。病程可延長3~4周。血常規檢查: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X線檢查:雙肺呈散在絮狀陰影。磺胺、抗菌素對本病無效。少數病人可因心力衰竭或周圍循環衰竭而死亡。小兒病死率較高。

4.中毒性流感

以中樞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損害為特征。表現為高熱不退,血壓下降,譫妄(譫妄是一種急性腦病狀態,特點是伴有意識和認知功能障礙,在疾病伴發軀體功能紊亂的時候會造成上述情況。)、驚厥、腦膜刺激征等腦炎腦膜炎癥狀。

5.腦炎型流感

患者起病驟急,一開始就非常嚴重,常表現為高熱、神志不清,頸項強直(指由于支配頸部肌群的神經受到刺激后,引起的頸部肌肉發生痙攣性收縮和疼痛,頸部僵直,活動受限,被動屈曲頸部時有阻抗感,下頜不能貼近胸部。)、抽搐等腦炎的癥狀。

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絕大部分是由b型流感桿菌所致。流感桿菌僅侵犯人類,發病年齡以3個月至3歲嬰兒為主,因為2個月以內的嬰兒體內有來自母體的殺菌抗體,故很少患病,其后隨著年齡增長,來自母體的特異性殺菌抗體下降,而自身尚未能產生足量抗體,故易患此病。

6.胃腸炎型流感

少見,以腹瀉、腹痛、嘔吐為主要臨床表現。

7.其他類型

老年人流行性感冒 :患者易并發肺炎,高齡、體弱或合并有心肺疾病者預后常較嚴重。60歲以上老人發病率較高,病情較重,老年人因感染此病毒而死亡的情況比其它年齡高。

小兒流行性感冒:是小兒嚴重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特別是嬰幼兒。容易并發肺炎和腦膜炎。

副流行性感冒:副流感病毒為RNA病毒,屬副粘液病毒科。在成人中常引起輕型上呼吸道感染,而5歲以下兒童主要為下呼吸道感染,且發病率最高。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亞型的毒株引起的人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情輕重不一,嚴重者可致敗血癥、休克、多臟器功能衰竭,以及Reye綜合征等多種并發癥而致人死亡。

一、發病原因

流行性感冒病毒屬于正粘組液病毒科,是一種有包膜的RNA病毒,外觀形態呈直徑80~100nm的球狀或長達數千納米的絲狀。其特點是容易發生變異。分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發生變異,可感染人和多種動物,為人類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變異較少,可感染人類,引起爆發或小流行。丙型較穩定,可感染人類,多為散發病例,目前發現豬也可被感染。 流感病毒不耐熱,100℃1分鐘或56℃30分鐘滅活,對常用消毒劑敏感(1%甲醛、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等) 對紫外線敏感,耐低溫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包膜的成分包括膜蛋白(M1,M2)、雙層類脂膜和糖蛋白突起。該類糖蛋白突起包含血凝素(HA)及神經氨酸酶(NA)兩種類型,均具有抗原性,并有亞型特異性。核殼體為薄螺旋絲狀,呈螺旋對稱,直徑9~15nm,包括核蛋白(NP)、三種聚合酶蛋白(PB-1,PB-2,PA)及病毒RNA;病毒基因組為單股負鏈RNA。

1、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命名

 根據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性不同,將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按照HA和NA抗原的不同又將同型病毒分為若干亞型。亞型劃分是根據基因分析和瓊脂免疫雙擴散的結果。世界衛生組織1980年公布的流感病毒命名原則如下:型別/宿主/分離地點/分離年代/病毒株序號(血凝素亞型和神經氨酸酶亞型)。例如A/equine/Singapore/3/52(H7/N3),意即:甲型流感病毒/宿主為馬/在新加坡分離/時間為1952年3月/亞型為H7N3。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發現的血凝素有15個亞型(H1~15),神經氨酸酶有9個亞型(N1~9),與人有關的主要有甲1(H1N1)、甲2(H2N2)、甲3(H3N2)和乙型。

2、流感病毒的穩定性

 流感病毒在pH6.5~pH7.9間最穩定,對高溫抵抗力弱,加熱至56℃數分鐘后即喪失致病性,100℃ 1min即被滅活,在低溫環境下,病毒較為穩定,4℃能存活1個多月,-70℃可存活5個月以上。流感病毒對干燥、紫外線照射及乙醚、甲醛等常用消毒劑都很敏感。

3、流感病毒的基因組產物

(1)血凝素:

H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糖蛋白突起之一,在流感病毒感染和復制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2)神經氨酸酶(NA):

N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另一類糖蛋白突起。但數量顯著少于血凝素。它可以裂解寡聚多糖與末端神經氨酸殘基(即N-乙酰神經氨酸,又名涎酸)之間的結合鍵。宿主細胞表面的血凝素受體即含有與寡聚多糖偶聯的涎酸,神經氨酸酶對它們所含涎酸的降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病毒生物學意義。由于神經氨酸酶在流感病毒復制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而且神經氨酸酶的活性位點在甲、乙型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保守性。因此,研制中的許多新型抗流感病毒藥物以NA作為藥物效應的靶點。

(3)核殼體蛋白(RNP):

即與病毒RNA共同構成核殼的病毒結構蛋白,包括核蛋白(NP)及三種聚合酶蛋白(PB-1,PB-2,PA)。三種聚合酶蛋白均系在宿主胞質內合成,然后再轉移到細胞核內。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所有結構蛋白中,PB-1是同源性最高的一種蛋白,其功能為負責病毒mRNA合成啟動后的延伸。PB-2是依賴于病毒RNA的RNA聚合酶。其功能為識別和結合由宿主細胞聚合酶Ⅱ轉錄的帽狀結構,可從宿主細胞上切下帽狀結構并連接到病毒特異性的mRNA的5端上。帽狀結構是病毒mRNA轉錄的引物,起始RNA的轉錄,在轉錄后的加工過程中,PB-2可能參與切除mRNA 5端帽狀結構。PA在病毒RNA合成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闡明,可能是一種激酶或一種解旋蛋白。

(4)膜蛋白(M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結構成分之一;

包括M1,M2。M1含有252個氨基酸,是病毒體中含量最豐富的一種多肽,具有型特異性,是流感病毒分型的主要依據之一。M1可能在子代病毒裝配中起重要作用,同時對核糖核蛋白顆粒起保護作用。M2是一種完整的膜蛋白,含有97個氨基酸,僅見于甲型流感病毒。M2以四聚體形式大量存在于受染宿主細胞表面,而在病毒體中含量很少。其功能為質子通道作用,用以控制HA合成過程中高爾基體腔內的pH值,以及病毒脫囊過程中囊泡內部的酸化。

4、流感病毒的變異

 快速的變異是流感病毒的一大特點。流感病毒變異主要是由于HA和NA抗原結構的改變,尤其是HA。這是因為機體針對HA產生的抗體是中和性抗體,故流感病毒通過改變HA的抗原特性可有效地實現免疫逃逸。由于其基因組由多個節段所組成,病毒易于發生變異。基因組自發的點突變聚集到一定程度時,即引起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這種在較小程度上發生的基因變異,每年或每幾年均在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中頻繁發生。若兩種不同亞型毒株感染細胞,使其基因組發生重組,則可引起抗原性轉變(antigenic shift),導致新血清型的出現。HA及NA的各自變異不斷組合成新的變異株,當變異使人群中對原有流行株所建立的免疫屏障不再能發揮有效的保護作用時,變異株攻擊侵入已充分易感的人群,則引起疫情爆發,這是導致流感大流行反復發生的重要原因。顯著的變異主要發生于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則少見得多,而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發生。

二、發病機制

流感病毒可感染呼吸道的所有各類細胞,并能在其內復制,其致病的主要機制是病毒復制引起的細胞損傷及死亡。流感病毒一旦進入和定植于呼吸道上皮,經胞飲作用,黏附和穿入呼吸道上皮細胞,并在細胞內進行復制,持續4~6h,新的病毒顆粒從細胞膜上芽生,借神經氨酸酶的作用而釋放,再感染鄰近的上皮細胞,短期內致大量呼吸道上皮細胞受染。受染細胞發生壞死、脫落及局部炎癥反應,同時引起全身中毒反應如發熱、身痛和白細胞減少等。病毒復制致細胞病變是流感發病的主要原理,循環中過量的干擾素可能與全身癥狀有關,但不發生病毒血癥。單純流感的病理改變主要表現在呼吸道中上部損害,氣管受累明顯,纖毛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和脫落,胞質內可見包涵體。黏膜充血水腫及單核細胞浸潤。但基底細胞層無損害。起病4~5天后基底層細胞開始增生,形成未分化的上皮細胞,2周后纖毛上皮細胞形成而恢復。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病理特征為肺內廣泛出血,肺臟呈暗紅色伴水腫。氣管、支氣管內有血性分泌物,黏膜充血,氣管、支氣管的纖毛上皮細胞壞死脫落,黏膜下層灶性出血,水腫和輕度炎細胞浸潤,肺泡中纖維蛋白原滲出,內含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

三、流行病學

1、傳染源

流感患者及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發病后1~7天有傳染性,病初2~3天傳染性最強。豬、牛、馬等動物可能傳播流感。

2、傳播途徑

流感病毒的傳播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飛行旅行中,由于較長時間地與感染者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接觸,造成新的病毒株的傳播和將流行株帶到新的地方。

3、易感人群

學齡兒童感染率最高。季節性流行常有兩個高峰,一是在校學生及其鄰居中(一般為年輕人),第二是在閉居家中的人和半封閉的機構中(一般為老年人)。其他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間、甲型流感不同亞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可反復發病。患有慢性肺部疾病者,瓣膜性心臟病者(有或無心力衰竭)或其他伴有肺水腫的心臟病患者是發生嚴重疾病的高危人群。妊娠第三期的孕婦、老年人、年幼者以及臥床不起者也同樣較易發生嚴重疾病

4、流行特征

1)流行特點:突然發生,迅速蔓延,2~3周達高峰,發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約6~8周,常沿交通線傳播。

2)一般規律;先城市后農村,先集體單位,后分散居民。

甲型流感:常引起爆發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約2~3年發生小流行1次,根據世界上已發生的4次大流行情況分析,一般10~15年發生一次大流行。

乙型流感 呈爆發或小流行,丙型以散發為主。

3)流行季節;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季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見到流感流行。

4)流感病毒每年在溫帶的秋冬季節都引起大量散發性呼吸道疾病。在美國每2-3年流行一次,最常見的為A型流感病毒(H3N2),常導致大量的曠工者和很高的發病率及死亡率。B型流感病毒一般引起較輕的呼吸系統疾病,但在每3-5年的流行中可導致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盡管在某一時期的流行多由單一血清型引起,不同型的流感病毒可以先后在某一地區出現或者同時出現但不同地區的優勢株不同。

流感預防

流感重在預防,遵循傳染病防治的一般規律。由于人群對流感病毒普遍易感,與年齡、性別、職業等無關,對這樣一個高度易感的疾病,要預防必須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對易感人群進行必要的教育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下面從三個方面介紹一下流感的預防。

1.一般預防

早期發現,迅速確診,加強監控力度。對病人做好隔離,病人是主要的傳染源,自潛伏期末即有傳染性, 病初2—3天傳染性最強。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涕、口涎、痰液,并隨咳嗽、噴嚏排出體外,同時還應注意由于部分免疫,有些人感染后可不發病,成為隱性感染,成為人群的隱形傳染源。

2.藥物預防

金剛烷胺或金剛乙胺預防甲型流感有一定效果。在流行早期,必須及時確定流行株的型別。對無保護的人群可以進行藥物預防。但是由于金剛烷胺具有中樞神經系統的副作用,老年及有血管硬化者慎用,孕婦及有癲癇史者禁用。

人們也可試用中藥預防。將板藍根、大青葉各50克,野菊花、金銀花各30克,四味中藥同放入大茶缸中,用熱開水沖泡,片刻后飲用。或者用貫眾、板藍根各30克,蒲公英15克,青茶5克,三味用開水沖泡后代茶飲。以上兩方清熱解毒功效良好,具有較強的抗病毒功效,適用于流行感冒。

3.疫苗預防

目前,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一種手段。流感疫苗是根據病毒的變化來制造的,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在世界各地建有110個流感監測點,其中有7個建在我國,負責監測和預測流感爆發和流感病毒的變異。每年2月,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主持召開各個國家流感監測專家會議,匯總、分析可能爆發和流行的毒株,疫苗廠商據此生產疫苗,故流感疫苗應一年接種一次。

預防流行性感冒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6個小細節

1)勤洗手

研究結果表明,感冒病毒在手上能存活70個小時。感冒患者在擤鼻涕、挖鼻孔時會將病毒沾在手上,健康人若與患者握手或在公共場所接觸了患者觸摸過的物品,手上就會帶有感冒病毒;所以勤洗手十分必要。 日常生活飲食需要注意,經常鍛煉身體提高免疫力。

2)勤換牙刷。

人們每天都要使用牙刷,若上面帶有病毒,則容易反復感染;另外,牙刷常處于潮濕狀態,病原體易滋生繁殖,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3)腳部保暖。

腳對溫度比較敏感,如果腳部受涼,會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縮,使人容易受感冒病毒侵擾;同時提倡冷水洗臉。

4)飲食清淡。

“三高”飲食會降低人體免疫力,飲食過咸,會使唾液分泌及口腔內的溶菌酶減少,并降低干擾素等抗病因子的分泌,使感冒病毒易進入呼吸道黏膜而誘發感冒。

5)精神愉快。

醫學家通過觀察發現,精神緊張、憂郁的人,體內抗病毒物質明顯減少;局部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

6)合理睡眠。

經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時體內會產生一種有提高免疫力作用的物質。因此感冒病人保證充足睡眠十分重要。

流感鑒別

1.呼吸道感染

起病較緩慢,癥狀較輕,無明顯中毒癥狀。血清學和免疫熒光等檢驗可明確診斷。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分為上呼吸道感染與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間的急性炎癥的總稱,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具有良好的預后,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常繼發支氣管炎、肺炎、副鼻竇炎,少數人可并發急性心肌炎、腎炎、風濕熱等。下呼吸道感染是指氣管、支氣管、肺部的急性炎癥,只要有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炎主要癥狀是咳嗽,病初,為短、干性痛咳。3~4天后,隨著滲出物的增加,則變為濕、長咳,痛感減輕。咳嗽之后常伴發嘔吐。兩側鼻孔流漿液、漿液粘性或粘液膿性鼻液,當咳嗽時,流出量增多。肺炎可發生于任何的人群。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肺部X線可見炎性浸潤陰影。

2.流行性腦脊膜腦炎(流腦) 

流腦早期癥狀往往類似流感,但流腦有明顯的季節性,兒童多見。早期有劇烈頭痛、腦膜刺激癥狀、瘀點、口唇皰疹等均可與流感相鑒別。腦脊液檢查可明確診斷。

3.軍團病

軍團病是軍團桿菌(legionellosis)所引起的以肺炎為主的感染,又稱為軍團病(legionella disease)。病原菌主要來自污染的水源,自呼吸道侵入。此外,致病菌尚可能引起另一種以發熱、頭痛、肌痛為主的臨床類型,病情較輕,稱為龐提阿克熱(Pontiac fever)。紅霉素、利福平和慶大霉素等抗生素對本病有效,確診有助于病原學檢查。

4.支原體肺炎

支原體肺炎與原發性病毒性肺炎的X線表現相似,但前者的病情較輕,冷凝集試驗和MG鏈球菌凝集試驗可呈陽性。

5.急性細菌性扁桃體炎

全身癥狀:起病急、惡寒、高熱、可達39~40°C,尤其是幼兒可因高熱而抽搐、嘔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局部癥狀:咽痛明顯,吞咽時尤甚,劇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兒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鬧不安。兒童若因扁桃體肥大影響呼吸時可妨礙其睡眠,夜間常驚醒不安。培養可能分離出致病菌。

6.鉤端螺旋體病

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簡稱鉤體病)是由各種不同型別的致病性鉤端螺旋體(Leptospira,簡稱鉤體)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屬自然疫源性疾病。鼠類和豬是兩大主要傳染源。臨床特點為起病急驟,早期有高熱、全身酸痛、軟弱無力、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表淺淋巴結腫大等鉤體毒血癥狀;中期可伴有肺出血、肺彌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貧血、黃疸、全身出血傾向、腎炎、腦膜炎、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靶器官損害表現;晚期多數病例恢復,少數病例可出現后發熱、眼葡萄膜炎以及腦動脈閉塞性炎癥等多與感染后的變態反應有關的后發癥。

一、流行性感冒食療方

1.豆腐白面外敷額部。取豆腐一塊,加豆腐量1/5的面粉,搗勻后敷于額頭,2-3小時更換一次。適用于流感高燒,可幫助退燒。

2.姜糖飲。生姜15g,蔥白3根,紅糖20g。用500mL水加姜絲、蔥絲煮沸后加入紅糖,趁熱一次飲完,臥床蓋被,以出微汗為度。適用于高燒無汗的流感。

3.薄荷飲。銀花30g,羅漢果3g,鮮蘆根60g,大棗10枚,薄荷10g。先將前四味藥煮沸15分鐘,再加薄荷煮3分鐘,也可加冰糖適量,飲其濾液,食大棗。適用于高燒、口渴、咳嗽等流感。

4.生甘草5g,板蘭根、鮮蘆根各30g,葛根15g,生姜數片,加水1000mL,煮沸20分鐘左右,熱飲。每日分2次服用。適用于流感高燒、咳嗽。

5.姜糯米粥。取蔥白5根,生姜15g,糯米l00g。先將米煮成粥,再將蔥姜搗爛,同煨,加適量味精、食鹽。熱服,可發汗、退熱。

二、流行性感冒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1.選擇容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如菜湯、稀粥、蛋湯、蛋羹、牛奶等。

2.飲食宜清淡少油膩,既滿足營養的需要,又能增進食欲。可供給白米粥、小米粥、小豆粥、配合甜醬菜、大頭菜、榨菜或豆腐乳等小菜,以清淡、爽口為宜。

3.保證水分的供給,可多喝酸性果汁如山楂汁、獼猴桃汁、紅棗汁、鮮橙汁、西瓜汁等以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欲。

4.多食含維生素C、E及紅色的食物,如西紅柿、蘋果、葡萄、棗、草莓、甜菜、桔子、西瓜及牛奶、雞蛋等。預防感冒的發生。

5.飲食宜少量多餐。如退燒食欲較好后,可改為半流質飲食,如面片湯、清雞湯龍須面、小餛飩、菜泥粥,肉松粥、肝泥粥、蛋花粥。

三、流行性感冒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甜膩食物。

2.忌辛熱食物辣椒、芥末等辛熱食物助火生痰,使痰變粘稠,不易咳出,使頭痛、鼻塞加重。

3.忌燒烤煎炸之品燒烤、煎炸食物。

4.忌刺激性強的調味品咖喱粉、胡椒粉、鮮辣粉都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對呼吸道粘膜不利,使之干燥、痙攣,引起鼻塞、嗆咳等癥,加重病人的癥狀。故感冒患者,不宜食之。

5.忌海魚、柿子、煙、酒等。

6.忌飲食不節,飲食不節會使感冒遷延難治。

7.風寒感冒忌食生冷瓜果及冷飲。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細請咨詢醫生)

便秘,黃疸,心律失常,鼻竇炎,細菌性肺炎
鄭重提醒: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用戶登錄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麻豆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久久| 国产精品videossex白浆| av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影院|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你懂的|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7777| 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少妇|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jizzjizz| 国产精品吹潮香蕉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99j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久免费的黄网站|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文 |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久久久|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13p|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1国产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