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變態反應性鼻炎,變應性鼻炎)
- 掛號科室:耳鼻喉科
- 發病部位:鼻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多發人群:青壯年
- 典型癥狀:流清涕 鼻塞 打噴嚏 鼻粘膜蒼白水腫 鼻粘膜腫脹
一、癥狀
①眼睛發紅發癢及流淚;②癢,鼻涕多,多為清水涕,感染時為膿涕;③鼻腔不通氣,耳悶;④打噴嚏(通常是突然和劇烈的);⑤眼眶下黑眼圈(經常揉眼所致);⑥經口呼吸;⑦嗅覺下降或者消失;⑧頭昏,頭痛;⑨兒童可由于揉鼻子出現過敏性敬禮癥(allergic salute)。;⑩表皮破裂。
常見的合并癥狀:①失眠;②鼻竇炎,即鼻竇的感染;③中耳炎,即中耳受到感染;④鼻出血。
二、診斷標準
變應性鼻炎具有鼻粘膜反應性增高的臨床特點,但鼻粘膜反應性增高并不一定都是變應性鼻炎。只有根據病史及各項檢查結果的綜合分析,方能得出正確診斷。
1.非特異性診斷
非特異性診斷就是通過對病史和一般檢查結果的分析,判明鼻炎是否為變態反應性。
1)病史
病史是診斷變態反應性鼻炎的一個重要根據。收集病史時不應只偏重于癥狀的詢問,而要特別注意發病有無季節性,有無明顯誘因(冷熱、翻箱找衣物、灰塵、異味等),生活環境中有否致敏因素(家養寵物、鳥,室內放置過多觀賞花等),房屋是否陰暗潮濕,以及對以往的治療反應等。通過病史詳細詢問及與患者簡短的討論,有近半數的患者可以作出變應性鼻炎的印象診斷。
2)鼻分泌物細胞學檢查
正常情況下,鼻分泌物中只有少量上皮細胞和淋巴細胞。變態反應性鼻炎時,鼻分泌物中可出現較多嗜酸細胞、嗜堿細胞和杯狀細胞。鼻粘膜表面刮取物中尚可見到較多的肥大細胞。
正確制備鼻分泌物涂片和恰當染色,對此項檢查十分重要。以耳用小刮匙在麻醉條件下于下鼻甲前端上表面輕輕刮取,將刮取物平涂于載玻片上,立即以95%乙醇固定,然后以Wright染色法染色,時間要嚴格控制在30~60秒。
如患者近期有變應原接觸史,顯微鏡下常可見多量嗜酸細胞、嗜堿細胞(肥大細胞)和杯狀細胞。
2.特異性診斷
特異性診斷是在患者體內存在特異性IgE的情況下,判明導致發病的變應原。有體內和體外法兩大類:
1)體內法體內法是以變應原(過敏鼻炎時
主要有變應原皮膚試驗和鼻內激發試驗。
該法系將適當變應原引入皮膚,使變應原與皮內肥大細胞表面特異性IgE結合,引起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等介質,進而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漿滲出,組織水腫,使皮膚局部出現丘疹或風團等蕁麻疹樣反應。臨床上常用的皮膚試驗有兩種:
①皮內法以 將一定濃度(1∶1000)的變應原溶液0.01~0.02ml注入皮內,觀察15~20分鐘。若注射局部出現風團樣反應(直徑0.5cm以上)即為陽性。
②挑刺法 將一定濃度(1∶10)的變應原溶液滴在皮膚表面,然后在液滴處以針尖挑刺,挑破表皮而不出血。15~20分鐘看結果,局部隆起并有紅暈為陽性。
這兩種方法勻應以變應原溶媒和組織胺溶液(0.1%)分別作陰性對照和陽性對照。皮內法敏感性強但特異性不如挑刺法。挑刺法特異性強且較安全,漸為多數醫師采用。
皮膚試驗的優點是快速、簡便,特異性較強,一次可同時作多種變應原,但一般以不超過15種為限。經仔細分析病史,只須檢測可疑變應原即可。
皮膚試驗一般不會發生嚴重反應,但高度敏感者偶可有之。主要表現是面部潮紅、掌心發癢、眼瞼水腫、胸悶、咳嗽、氣喘,嚴重者可發生喉水腫。一旦發生反應,可按青霉素過敏進行處理。如果處理及時,不會發生嚴重危險。
皮膚試驗所用的變應原溶液,在國外發達國家多為商品,有一定質量標準。我國目前尚無全國統一的質量標準,所用的變應原溶液多為幾家大醫院變態反應科自行制備。
鼻內激發試驗是一種既靈敏又特異的方法。該法系將某種變應原溶液(1∶1000)滴加于直徑0.5cm的圓濾紙片上約200μl,然后將其置于下鼻甲粘膜表面。患者若對該種變應原過敏,放置3分鐘后即可誘發出典型的變應性鼻炎癥狀,高度敏感者可誘發哮喘發作。該試驗每次只能測試一種變應原,因此只是在皮膚試驗陰性,但又懷疑對某種變應原過敏,或在某種特殊情況下須對皮試進一步驗證時應用。也和皮試一樣,在鼻內激發之前應設對照,以排除假陽性。
皮膚試驗和鼻內激發試驗皆應在試驗前48~72小時停用抗組織胺藥和腎上腺皮質激素類。如患者正伴有嚴重哮喘狀態,不宜行上述檢查。
2)體外法
該法是在實驗室檢測患者血清或分泌物中存在的對某種變應原的特異性IgE。較早的方法是放射變應原吸附試驗(RAST),后來酶聯免疫測定(ELISA)漸為多數實驗室所采用。其他尚有組織胺釋放試驗、肥大細胞(嗜堿細胞)脫顆粒試驗等。體外法多用于病理、臨床藥理學研究。
為使診斷更確切、客觀,可根據上述各項測試結果予以記分,達到一定分數者即可診斷為變應性鼻炎。記分標準應簡明扼要,并應考慮到檢查條件。現多采用3分記分法,介紹如下:
0分:無癥狀;
1分:有輕度癥狀,皮試( ),鼻分泌物涂片( );
2分:有中度癥狀,皮試( ),特異性IgE( ),鼻涂片( );
3分:鼻癥狀嚴重,皮試( ),特異性IgE( ),鼻涂片( )。
可按下表進行診斷記分:
表1 變應性鼻炎的診斷記分
項目 季節性鼻炎 常年性鼻炎
病史及癥狀 3 2
皮膚試驗 3 2
鼻涂片 1
特異性IgE 1
總分≥5分,即可診斷為變應性鼻炎;如低于1~2分,可行鼻內激發試驗,出現陽性反應即可確定診斷。有人統計,在花粉癥患者中,約5%的人須行鼻內激發試驗,而在常年性鼻炎中有10%~20%須行鼻內激發試驗。
鼻粘膜組織間隙水腫,小血管擴張,粘膜上皮杯狀細胞增生,也可看到腺體擴張。粘膜中有較多嗜酸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如用甲苯胺藍染色,可見粘膜組織中有較多肥大細胞,粘膜淺層有較多嗜堿細胞。有人發現粘膜固有層中的肥大細胞可因變應原的反復攻擊而向粘膜淺層移動。肥大細胞這種趨化特性的機制尚不清楚。組織中嗜酸細胞的有無或多少與近期是否接觸變應原有關,但鼻粘膜一旦被致敏,其肥大細胞和嗜堿細胞的數量一般高于正常人。
三、分類
根據發病有無季節性特點,臨床上分為季節性鼻炎和常年性鼻炎:
1.季節性鼻炎
發病有顯著季節性是季節性鼻炎的臨床特點。患者每到花粉播散季節便開始發病。發病時眼癢,結膜充血,嚴重者水腫,以致誤診為常見的結膜炎。
2.常年性鼻炎
患者常年發病,癥狀與季節性鼻炎相同,但總的程度不如季節性鼻炎重。患者眼部癥狀較輕或無,主要是發作性噴嚏、鼻塞和流涕。
鼻鏡檢查 鼻粘膜外觀在常年性鼻炎無特征性變化,可為暗紅色充血,也可色淡、蒼白或淺藍。但在季節性鼻炎,尤其夏季花粉癥者,鼻粘膜常呈明顯蒼白、水腫。
過敏性鼻炎疾病病因
本病發病有下列三種因素
(一)遺傳因素
有變態反應家族史者易患此病。患者家庭多有哮喘、蕁麻疹或藥物過敏史。以往稱此患者為特應性個體,其體內產生IgE抗體的能力高于正常人。但近年有作者發現,孿生與普通人群中的發病率無顯著差異。
(二)鼻粘膜易感性
易感性的產生源于抗原物質的經常刺激,但其易感程度則視鼻粘膜組織中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的數量和釋放化學介質的能力。現已證實,變應性鼻為炎患者鼻粘膜中上述細胞數量不僅高于正常人,且有較強釋放化學介質的能力。
(三)抗原物質
刺激機體產生IgE抗體的抗原物質稱為變應原。該變應原物質再次進入鼻粘膜便與相應的IgE結合而引起變態反應。引起本病的變應原按其進入人體的方式分為吸入性和食物性兩大類:
通過呼吸吸入鼻腔。此類變應原多懸浮于空氣中。
并不是所有植物花粉都能引起發病。只有那些花粉量大、植被面積廣、變應原性強并借助風來傳播的花粉才最有可能成為變應原。由于植被品種的差異,不同地區具有變應原性的花粉也不同。如北歐以樺樹和梯牧草的花粉為主;北美則以豚草為主;日本以杉樹花粉為主;我國幅員廣闊,各地區致敏花粉不盡一致,北方地區以野生蒿類花粉為主,不過在大江南北均發現豚草,應引起重視。近年有人認為,隨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空氣中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濃度增加,可使懸浮于空氣中的花粉表面蛋白質結構發生變異,使原本不具變應原性的花粉也具有較強的變應原性。這可能就是發病率顯著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空氣中的花粉種類和含量均有顯著季節性,春季和夏秋是花粉播散的高峰。
在自然界分布極廣,主要存在于土壤和腐敗的有機物中。其菌絲和孢子皆具有變應原性,但以孢子較強。孢子可借風廣泛傳播,空氣中的數量有時高于花粉,農村高于城市。最常見的真菌種類是單孢枝霉菌屬、交鏈孢霉屬(AlteRNAria)、青霉屬、曲霉屬和酵母菌屬。其中單孢枝霉和交鏈孢霉有顯著季節性,其孢子在空氣中數量高峰多在夏季。室內高溫和陰暗潮濕有利于真菌生長。室內觀賞花花盆中土壤也常成為真菌良好的生長場所。
節肢動物門蜘蛛綱。成蟲大小一般為300~500μm。主要寄生于居室內各個角落,其中以床褥、枕頭、沙發墊等處內的灰塵中最多。螨的排泄物、卵、脫屑和其碎解的肢體,皆可成為變應原。
動物皮屑是最強的變應原之一。對易感個體若長期與有關動物接觸,則可被致敏。致敏后若再接觸即使很小數量的皮屑,也可激發出鼻部癥狀。引起呼吸道變態反應的動物皮屑主要來自與人接觸密切的動物,如家養寵物(觀賞狗、貓)、家牧家用狗、牛、馬和羊等。作者曾遇一病理實驗技師,每與實驗動物豚鼠接觸便有噴嚏發作,繼之大量清涕,并有輕度哮喘。
家禽或被褥、枕頭和衣物中的羽毛,家養觀賞鳥脫落的羽毛,皆可為變應原。
是引起常年性鼻炎的常見變應原物質之一。其構成相當復雜,是各種物質的大雜燴,包括了動物性、植物性和化學性等多類物質。
指由消化道進入人體而引起鼻部癥狀的變應原物質。期作用于鼻粘膜的方式十分復雜,至今仍不甚清楚,牛奶、蛋類、魚蝦、肉類、水果,甚至某種蔬菜,都可成為變應原。
變態反應性鼻炎的發病機制實際上是發生在鼻粘膜的Ⅰ型變態反應。變應原經呼吸道進入人體,經巨噬細胞處理,刺激B淋巴細胞變為漿細胞,后者產生特異性IgE抗體。現已證明,鼻粘膜中的特異性IgE抗體主要來自扁桃體。IgE經血液到達鼻粘膜,以其Fc段附著于鼻粘膜中肥大細胞、嗜堿粒細胞的細胞膜上,使鼻粘膜外于致敏狀態。當變應原物質再次進入鼻粘膜是壞蛋IgE抗體的Fab段結合,并使相鄰的IgE發生橋連(bridging),結果使肥大細胞和嗜堿細胞細胞膜結構發生變異,釋放出多種化學介質,主要為組織胺、激肽、白細胞三烯、嗜酸細胞趨化因子、前裂腺素類、血小板活化因子、五羥色胺等。這些介質通過它們各自在鼻粘膜血管壁、腺體和神經末梢上的受體,使小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高,滲出增加,炎性細胞浸潤(以嗜酸細胞為主),組織水腫,神經末梢興奮性增強等。上述病理變化即可導致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
過敏性鼻炎預防
預防措施
過敏性鼻炎的最根本保健措施是了解引起自己過敏性的物質,即過敏原,并盡量避免它。
當癥狀主要發生在戶外:應盡可能限制戶外活動,尤其是接觸花草或者腐爛的樹葉,以及柳絮和法桐上果毛,外出時可以帶口罩,或者可以到過敏原較少的海濱。
當癥狀主要發生在室內: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意生活細節,減少過敏反應的生活細節
引起過敏癥狀的物質稱做過敏原,在戶外(一般為季節性過敏原)和戶內(一般為常年性過敏原)均可被發現。以下10點可以幫助您減少這類過敏原。另外還還要注意減少霉菌和霉變的發生,由于蟑螂的排泄物和動物的皮屑都是最常見的過敏原,因此你還要注意消除蟑螂,并處理好寵物及小動物。
生活細節:
1.在花粉或者灰塵較多的季節,關閉汽車或者房間的窗戶;
2.移去過敏源,包括寵物,煙,甚至可疑的花草或者家具;
3.使用有空氣清潔過濾功能的空調,以去除花粉(但可能無法過濾灰塵);
4.可以使用溫度調節器來減少室內的濕度,最好使空氣濕度降到50%以下。
5.修理潮濕的地下室,通氣口和浴室,并應該去除室內或者陽臺上的花草;
6.持室內清潔無塵以減少過敏原,可利用吸塵器經常打掃衛生);
7.臥室內使用無致敏作用的床單及被褥,如使用密閉良好的床墊及枕頭,及柔韌性較好的床單和枕巾等,并每周用熱水清洗床單枕巾;并注意不要在戶外曬被和床單,因為霉菌和花粉可以粘到被子上;
8.用木板,地磚等代替地毯,尤其是固定于地板上的地毯更應去除。并不要種植需要不斷澆水的花草,因為潮濕的土壤有利于霉菌的生長。
9.收拾好你的小物件,如書籍,錄音盒,CD,光盤以及長毛動物玩具等,這些物品都極易沾上灰塵,從而引起過敏。
10.不要為減輕癥狀服用超量的藥物;如果有反酸哎氣可注意睡前勿進食及枕頭墊高,并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酸藥。
11.注意鼻腔清潔,經常清洗鼻腔。
12.加強室外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13.保持室內清潔無塵以減少過敏原,可用吸塵器或濕抹布經常打掃房間;
二.控制室內霉菌和霉變的發生;霉菌可以釋放孢子從而引起過敏癥狀,廣泛存在于人們的各個生活角落,尤其是濕潤的環境中,如地下室及衛生間,一般霉菌的來源包括家用濕化器,浴缸,濕毛毯,淋浴房,花草,舊報紙,垃圾箱等,
1、用漂白粉清潔,用漂白粉或者其它清潔劑清洗上述衛生間及垃圾箱。
2、如果衣物發生霉變要盡早扔掉,或者酌情處理,去除霉菌。
3、保持干燥,地毯應注意防止潮濕,并保持書籍,報紙和衣物的干燥通風,食物也應合理保存,防止霉變。
4、房間和陽臺上最好不要有經常需要澆水的喜陰類植物,潮濕的土壤里可能隱藏著大量的霉菌。
5、徹底殺滅蟑螂等害蟲;蟑螂已經存在超過3億年,大部分生長在溫暖和濕熱的環境中,并在辦公室,家庭房間內普遍存在,蟑螂不只是一種別人討厭的家伙,而且其排泄物中的蛋白是引起過敏性鼻炎及哮喘的重要物質,尤其是生活在擁擠房間和城市的兒童。
6、遠離寵物。
過敏性鼻炎病人最好不接觸及喂養寵物,與一般的認識相反,動物的毛發多不會引起過敏,而動物的皮屑,唾液及尿中的蛋白質則容易引起過敏性癥狀,這時不可見的蛋白質可以通過空氣進入人的眼睛或者肺部和鼻腔。一只貓或者狗每周可以產生大量的過敏性物質,由于貓類和犬類都能產生皮屑,所以:
①對過敏性患者,最好的辦法是不接觸,或者接觸的時間盡可能少。
②如果一定要養寵物,最好先花一些時間和別的小動物在一起,確定對它有無過敏反應,或者喂養無皮毛的動物,如海龜,魚類等。
③定期給動物清潔,可以請無過敏性疾病的人代為洗澡。
④清洗動物的籠子。動物的籠子內即使在動物搬出后數月都可以存在過敏原。
過敏性鼻炎鑒別診斷
怎么樣區分過敏性鼻炎和感冒
和感冒的區別如下:
過敏性鼻炎有病因是對某種物質的過敏,感冒的病因是病毒感染;
過敏性鼻炎又叫季節性鼻炎,多于春季發病;感冒一年四季都有發病;
過敏性鼻炎是接觸了過敏物質,感冒則誘發于受涼、疲勞等抵抗菌素力下降;
過敏感性鼻炎發病突然,陳發性連續性噴涕;感冒則發病是漸進性的,逐漸加重,以鼻腔粘膜的炎癥為主,噴涕多為單發性的;鼻腔檢查:過敏性鼻炎鼻腔粘膜以水腫為主,呈蒼白色;而感冒則以粘膜充血水腫明顯;
過敏性鼻炎以抗過敏藥物治療效果明顯;而感冒則無特效藥物,以對癥治療為主;
過敏性鼻炎病程短,發病快,癥狀消失也快;感冒一般需要一周左右才能痊愈;
臨床常見的各種鼻炎:
常見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癥,為病毒感染,并常繼發細菌感染。主要癥狀為鼻堵塞和分泌物增多,早期為清水樣涕,后變為粘液膿性鼻涕,病人可有低熱和全身不適。檢查見鼻粘膜充血腫脹。
是常見的多發病,由急性鼻炎發展而來。與合并細菌繼發感染、治療不徹底和反復發作有關。
慢性單純性鼻炎:
間歇性或交替性鼻塞,鼻涕常為粘液性或粘膿性,偶呈膿性。嗅覺可有不同程度的減退,說話呈閉塞性鼻音。
由慢性單純性鼻炎而來,是長期慢性炎癥、淤血而使鼻粘膜、鼻甲出現增生所致。此時粘膜增厚、組織彈性下降、鼻腔通氣能力差,從而危害鼻的生理功能。
鼻內發干,鼻腔分泌物減少,發癢、灼熱感,常誘使患者挖鼻,引起小量鼻出血,嗅覺一般不減退。
是不恰當的鼻腔用藥長期持續作用損害鼻粘膜纖毛的結構,從而影響鼻粘膜的生理功能,產生臨床病癥。
干燥性鼻炎的發生與氣候和職業因素等有密切的關系。系鼻粘膜長期受刺激而發生粘液腺體萎縮、分泌減少引起,粘膜因而干燥甚至有淺表糜爛。
主要是鼻粘膜、骨膜和鼻甲骨萎縮;由于鼻組織萎縮,雖然鼻腔比較寬大,但鼻粘膜卻喪失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且因鼻內干癡形成,患者仍感通氣不暢。當有細菌感染時,其毒素及排泄物等產生惡臭氣味。
是一種罕見的鼻病。臨床特征為鼻內干酪樣物積聚,有惡臭,日久侵蝕軟組織和骨質,發生鼻內、外畸形。在干酪樣物質中發現有脫落上皮、壞死組織、化膿細胞、膽固醇結晶及霉菌樣微生物。
過敏性鼻炎飲食保健
1、過敏性鼻炎食療(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咨詢醫生)
一、腎虛型食療
1.鱔魚煲豬腎:黃鱔250克(切段),豬腎100克,同煲熟,調味食用。
2.蓯蓉金英羊肉粥:肉蓯蓉15克,金英子15克,精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細鹽少許,蔥白2根,生姜3片。先將肉蓯蓉、金英子水煎去渣取汁,入羊肉、粳米同煮粥,待熟時,入鹽、生姜、蔥白稍煮即可。
3.菟絲細辛粥:菟絲子15克,細辛5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將菟絲子洗凈后搗碎和細辛水煎去渣取汁,入米煮粥,粥熟時加白糖即可。
二、風寒型食療
1.蔥白紅棗雞肉粥:紅棗10枚(去核),蔥白5莖,雞肉連骨100克,芫荽1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將粳米、雞肉、生姜、紅棗先煮粥,粥成再加入蔥白、芫荽,調味服用,每日1次。
2.神仙粥:生姜6克,連須蔥白6根,糯米60克,米醋10毫升,先將糯米洗后與生姜同煮,粥將熟時放人蔥白,最后入米醋,稍煮即可食。
三、 風熱型食療
1. 取桑葉 9克 ,菊花18克 ,甜杏仁 9克 ,粳米 60克。將前二味藥煎水去渣 ,加甜杏仁、粳米煮粥食之。每日一劑 ,連服數劑。
2、過敏性鼻炎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1)、多吃含維生素C及維生素A的食物:菠菜、大白菜、小白菜、白蘿卜等。
2)、宜多吃生姜、蒜、韭菜、香菜等暖性食物。
3)、宜多吃糯米、山藥、大棗、蓮子、意仁、紅糖和桂圓等。
4)、在飲食上宜清淡,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蘿卜、刀豆、絲瓜、及梨子、蘋果、橘子、枇杷、葡萄、核桃等。
3、過敏性鼻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食牛肉、含咖啡因飲料、巧克力、柑橘汁、玉米、乳制品、蛋、燕麥、牡蠣、花生、鮭魚、草莓、香瓜、蕃茄、小麥。
2)、忌食冷飲:過冷食物會降低免疫力,并造成呼吸道過敏。
3)、忌食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容易剌激呼吸道黏膜。
4)、忌食特殊處理或加工精制的食物。
5)、忌食含人工色素的食物:特別是黃色五號色素。
6)、避免香草醛、苯甲醛、桉油醇、單鈉麩氨酸鹽等食物添加物。
7)、忌食海腥油膩,如蝦(尤其是海蝦)、蟹(梭子海蟹)、桂魚、黃魚、鯽魚及肥肉、豬油。
8)、動物內臟亦應少食。
9)、香煙、飲酒等嗜好應戒除。
10)、慎食芹菜、酒釀等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