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陰道炎(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病,非特異性陰道炎)
- 掛號科室:
- 發病部位:陰道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多發人群:女性,成年女性
- 典型癥狀:排尿時外陰灼熱、瘙癢或疼痛 白帶增多 陰部灼熱 陰道分泌物增多 性交疼痛
一、癥狀
此病的典型臨床癥狀為陰道異常分泌物明顯增多,呈稀薄均質狀或稀糊狀,為灰白色、灰黃色或乳黃色,帶有特殊的魚腥臭味。由于堿性前列腺液可造成胺類釋放,故表現為性交時或性交后臭味加重。月經期陰道PH值升高,故經期時或經期后臭味也可加重。患者外陰有不適感,包括不同程度的外陰瘙癢,一般無明顯時間性,但在休息狀態及心情緊張狀態下癢感更加明顯。尚有不同程度的外服灼熱感,有的患者出現性交痛。極少數患者出現下腹疼痛、性交困難及排尿異常感。陰道粘膜上皮在發病時無明顯充血表現。
本病常可合并其它陰道性傳播疾病,故其臨床表現可受到合并癥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如當合并淋球菌感染時,陰道分泌物可表現為明顯膿性狀,并可出現尿痛、排尿困難等尿路刺激癥狀;合并滴蟲感染時,可出現泡沫狀陰道分泌物,且瘙癢加劇,呈奇癢;合并念珠菌感染時,陰道分泌物可呈現為凝乳狀或豆腐渣樣。
二、診斷標準
1.陰道分泌物呈灰白色,很粘稠,甚至象面糊狀,均勻一致,但不是膿性分泌物,量多少不定。
2.分泌物中胺含量特別高,故呈魚腥味,性交時或活動后往往因促進胺釋放而使氣味加重,分泌物中加入10%氫氧化鉀后也可釋出胺味。
3.陰道分泌物中的PH值增高,PH范圍5.0-5.5,而正常人為4.5-4.7。
4.陰道分泌物的濕涂片中可檢出經線索細胞。
上述四項標準中,具備三項以上者即可確診,有強調第四項為必需診斷標準。
細菌性陰道炎病因
正常育齡婦女,在內分泌激素的作用下,陰道上皮細胞增生,其表層細胞含有豐富的糖原,非常有利于兼氧乳酸桿菌的生長,這種細菌占陰道的90%以上。這種乳酸桿菌大量存在,就抑制了其他致病菌的生長。在陰道形成了一個正常的生態平衡。
當人體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陰道上皮萎縮,細胞糖原減少,不利于乳酸桿菌生長。大量使用抗生素或用堿性液體過度沖洗陰道,抑制乳酸桿菌的生長。性亂,性交頻繁(因精液pH為7.2-7.8)等導致致病性厭氧菌和加特納菌大量繁殖,引起陰道微生物生態平衡失調。兼氧性乳酸桿菌減少。最終導致細菌性陰道病。
由于厭氧菌產生的脫羧酶,可激發加特納菌產生某種氨基酸,產生揮發性胺類,釋放出難聞的魚腥臭味,胺類使pH值升高,又抑制乳酸桿菌繁殖,粘附有細菌的陰道表皮細胞脫落,使陰道分泌物增加,從而導致本病。由于菌群紊亂,陰道炎癥并不明顯,分泌物中白細胞減少,因此稱細菌性陰道病比陰道炎更恰當。
一、細菌性陰道炎預防
1)保持外陰清潔。
2)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
3)飲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膩。
二.其他注意事項
婦科疾病的治療誤區有以下幾點:盲目用藥、清洗過度等。
1)所謂的盲目的用藥
會給自身帶來很大的危害,對婦科疾病的診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盲目選擇錯誤的沖洗劑會使女性已脆弱的自我防護系統雪上加霜。
2)采用不當的沖洗方法
有時會把致病菌引向陰道的深處,誘發更多的較為難治的宮頸炎、盆腔炎等。有些霉菌性陰道炎患者每天要清洗外陰很多次,沒次都用沖洗器或手清潔陰道。事實上,這種做法并不可取。因為女性陰道內有許多菌群共同存在,菌群間的相互制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抑制某種菌過度增長而致病,這是人體的一道自然防御系統。過度的清洗會破壞菌群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從而失去平衡致使陰道抗病力下降。人們都知道,有益的菌對人體是有很大作用的,就是常說的“益生菌”,長期以來我們的生物學家一直都在致力研究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它們所發揮的功效,從而讓身體始終處于健康的狀態。
3)常見并發癥與婦科宮頸炎、盆腔炎同時發生
常與滴蟲性陰道炎同時發生,有報道滴蟲培養陽性婦女中有86%的婦女合并本癥。此外在妊娠期細菌性陰道病常可引起不良圍產期結局如絨毛膜羊膜炎、羊水感染、胎膜早破、早產及剖宮產后或陰道產后子宮內膜感染等。
細菌性陰道炎鑒別
霉菌性陰道炎
霉菌性陰道炎(monilial or mycotic vaginitis)由霉菌感染引起。其發病率僅次于滴蟲性陰道炎。
念珠菌感染最常見的癥狀是白帶多,外陰及陰道灼熱瘙癢,外因性排尿困難,外陰地圖樣紅斑(霉菌性或念珠菌性外陰陰道炎)。典型的白帶呈凝乳狀或為片塊狀,陰道粘膜高度紅腫,可見白色鵝口瘡樣斑塊附著,易剝離,其下為受損粘膜的糜爛基底,或形成淺潰瘍,嚴重者可遺留瘀斑。但白帶并不都具有上述典型特征,從水樣直至凝乳樣白帶均可出現,如有的完全是一些稀薄清沏的漿液性滲出液,其中常含有白色片狀物。妊娠期霉菌性陰道炎的瘙癢癥狀尤為嚴重,甚至坐臥不寧,痛苦異常,也可有尿頻、尿痛及性交痛等癥狀。另外,尚有10%左右的婦女及30%孕婦雖為霉菌攜帶者,卻無任何臨床表現。
滴蟲性陰道炎
滴蟲陰道炎是常見的陰道炎,由陰道毛滴蟲所引起。
白帶增多及外陰瘙癢滴蟲陰道炎的主要癥狀是稀薄的泡沫狀白帶增多及外陰瘙癢,若有其他細菌混合感染則排出物呈膿性,可有臭味,瘙癢部位主要為陰道口及外陰,間或有灼熱、疼痛、性交痛等。若尿道口有感染,可有尿頻、尿痛,有時可見血尿。檢查時可見陰道粘膜充血,嚴重者有散在的出血斑點,后穹窿有多量白帶,呈灰黃色、黃白色稀薄液體或為黃綠色膿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狀。帶蟲者陰道粘膜可無異常發現。少數患者陰道內有滴蟲存在而無炎癥反應,稱為帶蟲者。有人認為滴蟲單獨存在時不能引起炎癥,因其消耗陰道上皮細胞內糖原,改變了陰道酸堿度,破壞了防御機制,促進繼發性的細菌感染,故常在月經期前后、妊娠期或產后等陰道Ph改變時,引起炎癥發作。
阿米巴性陰道炎
阿米巴性陰道炎(amebic vaginitis)多由阿米巴病原體隨大便排出后直接感染外陰或陰道。
陰道分泌物呈漿液性或粘液性,從中可找到大滋養體。當陰道粘膜形成潰瘍、出血時,則分泌物可轉成膿性或血性。有時質脆的潰瘍可出現在宮頸、外陰,融合成大片壞死。個別病例由于結締組織反應嚴重,可呈現不規則腫瘤樣增生,質硬,潰瘍面覆有血性粘液分泌物,易誤診為惡性腫瘤。
非特異性陰道炎
凡不是白色念珠菌、陰道毛滴蟲病或淋病所引起的陰道炎均稱非特異性陰道炎,又稱細菌性陰道病。
急性期間可有體溫稍升高,白細胞增多,全身乏力,下腹部墜脹不適感,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膿性、漿液性或血性,陰道有灼痛感。窺器可見陰道粘膜充血,有時有淺表小潰瘍,陰道內pH值偏鹼性。
蟯蟲性陰道炎
蟯蟲性陰道炎是由于蟯蟲寄生于人體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在人群中通過間接接觸和肛門-手-口的直接接觸方式而感染。
肛門周圍和外陰劇烈瘙癢、或伴灼痛感,以夜間為甚。增多,陰道流出多量的稀薄的黃膿性分泌物,有臭味。可有輕微的食欲不振、腹脹、腹痛及腹瀉等。精神不安、失眠、夜驚、夜間磨牙等。
過敏性陰道炎
過敏性陰道炎是指陰道黏膜出現類似于鼻、眼、肺及皮膚過敏反應的表現。
陰道分泌物增多,為膿血性白帶,并有腐爛組織排出,有臭味。合并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分泌物像脫脂乳粉制奶酪樣。可有瘙癢、外陰燒灼樣感,成年婦女可有性交困難。
結核性陰道炎
結核性陰道炎由結核桿菌感染而引起的陰道炎癥性疾病。結核性陰道炎是屬于生殖器結核的一種表現形式,多為繼發感染,由于本病病程緩慢,表現形式不典型,故易被忽視。
原發癥狀:部分患者外觀正常,無明顯不適主訴。常主訴陰道不適、疼痛、觸痛,陰道有白色或棕黑色分泌物。部分病情較重患者可有食欲不佳、低熱、消瘦等全身癥狀。
繼發癥狀:當同時伴有生殖器其他臟器的結核如輸卵管、子宮結核等時:不孕、下腹墜痛,月經異常、白帶為大量膿性或漿液性白帶等癥狀。當繼發于肺、腹膜、腸、關節等臟器的結核以及泌尿系統的結核時:可有其他臟器所引起的癥狀如胸膜痛、腹痛、尿頻、血尿、消瘦、低燒、乏力、腹瀉便秘交替、干咳、咯血等。
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炎
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炎由陰道嗜血桿菌所引起。
主要癥狀:白帶異常,增多,有魚腥或胺的臭味。有時白帶呈灰色乳狀且稠度很高,很像滴蟲性陰道炎癥狀。輕者僅白帶多、臭,外陰潮濕不適。常伴有陰道灼熱感、性交痛及外陰瘙癢。
嬰幼兒陰道炎
嬰幼兒陰道炎,多發生在2-9歲的幼女,是女性嬰幼兒的常見病。
主要是外陰、陰道癢,陰道分泌物增多。外陰、陰蒂尿道口、陰道口黏膜充血、水腫。分泌物增多,甚至有膿性分泌物。大量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陰痛癢,患兒哭鬧、煩躁不安,甚至用手搔抓。通過手指及抓傷處,感染進一步擴散。部分可伴有尿急、尿頻。急性期后可造成小陰唇粘連,粘連時上方或下方留有小孔,尿由小孔流出。
老年性陰道炎
老年性陰道炎,又名萎縮性陰道炎,是一種非特異性陰道炎。
陰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稀薄,呈淡黃色,嚴重者呈膿血性白帶,有臭味。分泌物刺激,外陰出現瘙癢、灼熱感。陰道黏膜萎縮,可伴有性交痛。有時有小便失禁。感染還可侵犯尿道而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統的刺激癥狀。婦科檢查可見陰道黏膜呈萎縮性改變,皺襞消失,上皮菲薄并變平滑,陰道黏膜有充血、紅腫,也可見黏膜有出血點或出血斑,以后穹隆及宮頸最明顯,嚴重者也可形成潰瘍或外陰潮紅糜爛。
其他:
月經性陰道炎:多由月經期不注意經期衛生,特別是使用不干凈的月經用品致使外陰受不潔之物污染引起。表現為會陰部有下墜和灼熱感,陰道分泌物增多。
蜜月性陰道炎:多見于新婚婦女。主要由于不注意性器官和性生活衛生引起。表現為白帶增多,陰道內外癢痛,粘膜紅腫。
化膿性陰道炎:多見于陰道撕裂或產傷的婦女。表現為白帶增多,呈黃膿樣,帶有腥味,陰道有灼熱和痛感,粘膜紅腫。
單純性陰道炎:在月經來臨前一周加重,在月經過后有一定緩解。皮膚潮紅、腫脹,自覺劇烈瘙癢,可伴外陰、陰道燒灼感。大量白色稠厚呈凝乳狀或豆腐渣樣白帶。可有陰道疼痛,刺激感及性交困難等。
軟下疳性陰道炎:大小陰唇發生一個或數個小紅丘疹,很快破潰,擴大成黃豆大或更大的潰瘍,基底較軟,污穢、膿液多,有明顯疼痛,逐漸擴大。
一、細菌性陰道炎食療方
1.茯苓粳米粥
組成:茯苓30g(研末),粳米30~60g。
用法:先將粳米煮粥,半熟時,加入茯苓末,和勻后,煮至米熟,空腹服用。
適應證:中醫辨證屬脾虛濕重者。
2.鯉魚赤豆湯
組成:鯉魚1尾,赤小豆60g。
用法:鯉魚去頭、尾及骨頭,取肉與赤小豆共煮至豆爛。分2次服用。
適應證:用于白帶多,濕熱有毒者。
二、細菌性陰道炎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宜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多飲水;防止合并尿道感染。
三、細菌性陰道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海鮮發物腥膻之品
如蝦、桂魚、黑魚、帶魚、黃魚、蟹等水產品可助長濕熱,食后能使外陰瘙癢加重,不利于炎癥的消退,故應忌食。
2.忌辛辣食品
辛辣食品包括辣椒、姜、蔥、蒜等,多食易生燥熱,使內臟熱毒蘊結,出現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小便短赤,肛門灼熱,前后陰癢痛等癥狀,從而使本病癥狀加重。
3.忌煙酒
吸煙會使本病加重,這是由于煙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動脈血與氧的結合力減弱,酒能助長濕熱,故應當禁忌,同樣,含酒飲食如酒釀、藥酒等均不宜飲用。
4.忌甜膩食物
油膩食物如豬油、肥豬肉、牛油、羊油、奶油等;高糖食物如糖果、甜點心、巧克力、奶油蛋糕等,這些食物有助濕增熱的作用,會增加白帶的分泌量,并影響治療效果。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細請咨詢醫生)